中山舰事件之谜
中山舰事件之谜
中山舰事件在广州发生,距今正好90周年。当时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汪精卫成为了国民政府主席,强烈支持联俄容共政策。在1928年11月,西山会议的召开十分反对容共。苏联顾问和蒋中正的关系一度恶化,苏联顾问竭力拉拢汪精卫一起推翻蒋中正。蒋中正当时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掌握了实权,但是不愿眼睁睁看到国民党可能会共产党化,仍然支持汪精卫反对西山会议。
对于这次事件有两种猜测。有人认为是蒋中正故意将中山舰调动又矢口否认以制造借口打击中国共产党。也有人认为这是和“西山会议”派关系密切的“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欧阳格等故意向李之龙假传蒋中正的指令,两边离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这次事件前后,国民党、中共、苏俄以及国民党内部蒋介石、汪精卫、西山会议派、孙文主义学会等各派势力进行着频繁的互动,各种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当时广州的政局呈现出扑朔迷离的景象。
正是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中山舰的一次偶然调动,触动了蒋介石脆弱的神经,导致其做出激烈的反应,从而引发了这次震惊中外的事件。1926年3月20日在广州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扑朔迷离。它的许多疑团至今尚未解开。
中山舰事件的三大谜团
中山舰驶往黄埔并非李之龙“矫令”,它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汪精卫、苏联顾问季山嘉无关,也与共产党无关。多年来,蒋介石和国民党部分人士一直大肆宣传的所谓“阴谋”说显然不能成立。
蒋介石没有直接给海军局或李之龙下达过调舰命令。因此,所谓蒋介石下令而又反诬李之龙“矫令”说也不能成立。
中途加码,“矫”蒋介石之令的是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而欧阳钟才是中山舰事件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海军军官学校副校长欧阳格的侄子,只有了解他的这一身份,才有助于揭开中山舰事件之谜。
中山舰事件的整个过程是欧阳格与王柏龄定计之后,一面唆使欧阳钟矫令,一面向蒋介石谎报,其结果便演出了震惊中外的三二零事件。
中山舰事件的新解释
中山舰事件源于一场误会,是蒋介石误以为自己会被劫而采取的过激行为。大革命时期影响国共合作的重大事件首推“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悍然下令,占领中山舰,逮捕时任海军局代局长和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系共产党员,海军中将),并在广州部分地区实行戒严。
通常以为这是蒋介石向共产党挑衅的一次阴谋,但读过《细节》一书后发现,这不过是由于中山舰的临时调动引发的一场误会。敏感而多疑的蒋介石,误以为汪精卫和苏联顾问季山嘉试图把他劫持到中山舰上,送往苏联。不过仅仅十几个小时之后,即事变当天下午,当蒋意识到这完全是自己的主观猜忌后,他就取消了戒严,下令交还收缴的武器,并放回被软禁的党代表,重新恢复常态。但这一事变涉及国共及苏联的关系,性质是严重的,因此蒋思想压力极大。
据说,事变当天下午,何香凝径直去见蒋介石,质问他派军队到处戒严,究竟想干什么?斥责他是不是发了疯,想投降帝国主义?蒋“竟像小孩子般伏在写字台上哭了”。1926年6月28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总理纪念周训词》中又重申:“我可以明白(地讲),三月二十日的事件,完全与共产党团体是没有关系的。”因此,“我们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确定是要合作到底的。”历史真相和人们的固有认识,差距真是太大了。
中山舰事件的两个版本经过
1926年3月18日,黄埔军校管理科交通股股长兼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向海军局代局长、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传达指令,派中山、宝璧两舰出海到黄埔救援被匪徒攻击的一艘外轮。军舰到了黄埔后向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请示任务。邓演达回答不知。1926年3月19日下午,由于苏联使团欲参观中山舰,李之龙电话请示蒋中正调中山舰回广州。蒋表示:“我没有要你开去,你要开回来,就开回来好了,问我做什么呢?”按照共产党的说法李之龙事先得到汪的指示要将一些水兵调离以防蒋重新夺回海军,而蒋则听到了一些谣言说李之龙要将他绑架到海参崴。
1926年3月20日,蒋中正前往汕头的半路返回广州,下令全城戒严,这是防止中共和苏联顾问季山嘉要兵变。欧阳格、陈肇英奉蒋中正命令占领中山舰并在家中逮捕李之龙,包围苏联顾问和共产党机关,扣留了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周恩来等中共党员,严密监视邓演达。中山舰舰长换成欧阳格。蒋中正表示这只是针对个别人,联俄容共政策并未动摇。“西山会议派”给蒋中正发电报“以迅速手段,勘定叛乱,忠勇明敏,功在党国。”但蒋中正立刻回电表示自己“唯革命是从”,继续反对“西山会议派”。不过这显然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投下阴影,为一年后的四一二政变打下伏笔。
1926年3月20日,开始执行反共政策的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史称此为“中山舰事件”。中山舰可以说是中国最为有名的军舰之一,有“浓缩的中国现代史”之喻。它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在1910年以68万银元向日本三菱造船厂订制的钢木结构炮舰。战舰于1913年建成,舰长65.837米,宽8.8米,型深4.5米,设主副炮8门,最快航速每小时25公里。
武备平常的中山舰却与诸多历史事件有关联。1922年,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击总统府,图谋加害“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中山在深夜突围后即登上“永丰舰”指挥平叛,历时55天,使此舰成了他的流动总部。1924年11月,孙中山最后一次搭乘“永丰舰”,转赴北京共商国事,次年3月在京病逝。孙中山逝世后,1925年3月30日广州国民政府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并于同年4月13日举行更名仪式。一年后,中山舰又因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而再度闻名天下。1926年3月18日晚,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指使亲信,以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到中山舰舰长(代理海军局局长)李之龙家中传达命令,声称奉校长命令,要海军局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其实,这是蒋介石精心设计的第一步,即制造假命令将把中山舰调出广州,以便为其罗织罪名埋下伏线。
蒋介石等人制造“中山舰事件”,目的是夺取在粤海军实力(蒋介石完全清除了国民党第一军的共产党员,完全掌握了第一军的军权,使其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清除军队中的共产党力量。此举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右派势力分裂国共合作、企图夺权的信号。历经磨难的中山舰则在抗日战争中的1938年,于长江武汉附近江面被日军击沉。59年后即1997年,这艘名舰被打捞出水。2008年5月15日,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武昌下水,计划5月底回归其殉难地湖北武汉金口,落户武汉市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舰博物馆。修复后的中山舰不能自航,但已恢复自浮能力,舰体在水上基本能保持平衡,将借助大型漂浮设备“航行”。
中山舰是将永丰舰改名以纪念孙中山逝世
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主导经营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及之后的威海卫海战中全军覆没。清朝政府再筹巨款重建海军。1910年,海军大臣戴洵和北洋水师统治萨镇冰从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所订购了同样款式的钢木结构军舰两艘。造价为68万日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1912年军舰竣工下水,袁世凯执掌的北洋政府付清了造船的余款。1913年1月,两艘军舰开抵上海吴淞,编入海军第一舰队,并分别命名为“永丰”和“永翔”。永丰舰便是后来的中山舰。
历经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之后,在张作霖执政时,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海军总长程璧光率永丰舰所在的第一舰队九艘战舰在上海起义,开赴广州,成为孙中山所掌握的少数军队之一。
1922年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与孙中山意见不合,其部下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宋庆龄化妆逃出总统府,在舰长冯肇宪的护卫下,登上永丰舰。从6月16日到8月9日,孙中山在舰上饮食起居,发出指令,之后退居上海。1923年,孙中山夫妇再度登上永丰舰以示对救驾的感激。
“中山”舰原是一艘炮舰。它是1910年由清朝海军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提督萨镇冰在日本三菱工厂订造的。该舰排水量为780吨,长62.1米,宽8.9米,型深4.5米,吃水2.4米,双机单舵,功率1350马力,时速13.5海里。舰上可装煤150吨和淡水16吨。舰员为108~140人。主要武器是:阿式105毫米炮1门,47毫米炮4门,马式1磅炮2门。造价为68万银元。1913年该舰造成后交给中国,开到上海时被命名为“永丰”号。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世长辞。4月16日,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由广东省省长胡汉民下令,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
1997年1月28日,中山舰被打捞出水。2月19日运至湖北造船厂修复,恢复了1925年前后的整体面貌。1999年12月,位于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厂的中山舰博物馆成立。2008年5月15日,中山舰在南华船舶公司再次下水,借助浮船坞和拖船前往金口临时码头。16日,中山舰在金口登陆。经过765米的陆路迁移,26日中山舰正式落户武汉市金口镇中山舰风景区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舰博物馆。2009年4月11日下午,位于武汉江夏金口的中山舰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
陈独秀对中山舰事件的评价
关于三二○事件,陈独秀说:“三二○事变发生的原因虽然很多,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阶级矛盾。”“在这个时期,党的策略并不是一致的。首先,我们党在广东工作的同志和鲍罗廷同志的意见是,我们当时应采取进攻的策略。”“然而,党的意见是,当时不仅有戴季陶主义思想,不仅有蒋介石的武装力量,而且在他们后面还有整个资产阶级。我们的力量不足以镇压蒋介石。因此,党中央坚决主张采取退守——让步的策略。”
对此,陈独秀表示,支持党中央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并为此进行了辩解。他说:“我的意见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力量,当时的确不能够镇压蒋介石;况且蒋介石也还没有公开地暴露出自己的反革命面目,社会舆论也不会同意对他进行镇压。因此,我认为党中央的策略是正确的。”
结语:看完上述小编为大家揭秘的中山舰事件之谜,中山舰这一事件的三大谜团至今还未揭开,到底中山舰事件是一场有预谋的阴谋还是误会或者偶然事件呢~~这个毕竟时隔多年,还需要花费时间来慢慢揭开!
中山舰事件始末
中山舰事件的内幕
馬文军
国民革命軍开始北伐的前一年,1925年8月进行第二欢东征时,我在东征軍总合部担任秘书长兼軍法处长;同年年底,二次东征結東,所有高級宮佐大多調至卫成总司令部,我則由蔣介石来拟电稿致国民政府,推荐为潮海关监督汕头交涉員,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常来往于油穗之间。此时,蔣介石担任黄埔軍校校长,任卫戍总司令等职。他利用亲信爪牙組织孙文主义学会,进行种种阴謀活动。茲就轰动一时的“中山舰事件”追述如下。
东征结東后广东政局概况
东征軍打垮了陈炯明,統一了广东,蔣介石的嫡系部队逐漸壮大起来,他的政治野心也就从此更大。因此,当时在軍政領导方面就存在着以下矛盾:(一)蒋介石同汪精卫之間爭权利的矛盾;(二)蔣介石同中国共产党之間的矛盾。
孙中山先生在时,蔣介石与汪精卫因工作关系彼此常接触,有着一定的交誼。蒋、汪都是政治野心家,为了互相利用,結成換帖兄弟。蔣称江为“季见”,汪称蔣为“介弟”。
中山先生逝世后,汪精卫是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党中央政委会主席,同时兼軍事委会主席,蔣虽在表面上辅佐,但在骨子里則是别在用心。但是汪精卫善于拉拢元老派,一面又假惺惧地拥护联俄、联共、抉助农工三大政策,故在当时有一定政治声誉。此时汪就想大权独攪,特別是在人事任用方面,几乎一手包办,不会征求蔣的意見。于是,蒋介石为了同汪对抗,就在黄埔軍校組成了一个所谓“孙文主义学会”,其中主要成員有数育长王柏龄,学生邓文仪、贺衷寒、縁斌等。后来,所有蔣的亲信,如陈诚、欧阳格,徐桴、陈策、吳铁城等都成为該会的重要分子。
当蔽会成立之初,王、陈、吳等虽也請汪精卫去讲讲話,但背后经常造謠,挑拨离間,企图造成政局不安,并且支持蒋介石反俄、反共,其中最张毒的是王柏龄。当年的蔣介石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心情是:一則恐惧,二則怀恨。因为蔣自认为“唯一軍事家”,深知“有了軍权就有了一切”。他在軍事上植勢之后,就一意孤行,要想实施独裁制度,压制民主,在一切措施上,一貫矇蔽和欺群众。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日高,他很害怕共产党員会在車队里深得人心,由猜忌而恐惧而怀惧。所以在东征結東后,千方百計寻找机会,企图把黃埔軍校和国民革軍中的共产党員排挤出去,特別是在原由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軍第一軍方面,他一定要达到这个目的。
蒋介石阴谋制造“事变”
由于以上两种矛盾的存在,蔣介石蓄意兴风作浪,企图反俄、反共;同时打击汪精卫,使他应付困难;以利于排除异己,夺取领导地位。有名的中山舰“政交”事件,于是发生。“政变”的制造者,其实就是蔣介石;参加策划的則有孙文主义学会的骨于分子王柏險、陈肇英、欧阳格、吳铁城、陈策、繆斌等。陈肇英地是蔣介石的換帖兄弟,又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情誼很深,是当时蔣的心腹人物之一。他职充虎門要塞司合,手下拥有几艘兵舰,时常常假借职权,利用兵舰大走私生意,获利甚多。当时有李之龙者,系海軍局局长,品质超凡,作风正派。他发現陈肇英以兵舰走私一事之后,深为憤慨,就向汪精卫报告,经汪批准,由李出动海軍制止,管经将其入貨一并扣留在海軍局。由此,陈肇英与李之龙結下怨仇,就想寻事报复。
当蒋介石蓄意制造混乱局,企图乘乱屠杀共产党員,同时逼走汪精卫的时候,陈肇英为了陷害李之龙,就在蒋介石面前极力慫恿,推波助澜。大約是在蔣、陈和孙文主义学会骨于分子通过密室策划后,隔不了几天,在3月17日早晨,从軍校发出了惊人的謠言,說是“共产党在制造叛乱,阴謀策动海軍局武装政变”。諸传散布,引起人心不安,喊得最为热烈的是王柏龄,他是黃埔軍校的数育长兼第一軍第二师师长。
“事变”的经过
3月17日黎明,蔣介石突然由黄埔乘汽艇来到州东堤八旗会館一卫成总司命部(原东征軍总部)。先一天,我刚从头回到广州,宿在部秘书长厉間里。他进人办公室同我碰面,我见他这次沒有带便衣卫队。正在猜想时,他先問我“你有沒有听到特别情况?”
我答:“沒有。”問他:“有什么特殊情况?
他說,“中山舰开到黄埔,有阴謀。”
我說:“我沒听到,是不是需要了解一下?
他說:“不需要,我要回家看看。”說着,就坐汽车回公館去了。
3月119两天,我都在卫戍总部体息,未會出外。19日深夜时分,我已就寝,忽然由经理处派来了汽車水接我,要我馬上去经理处見蔣校长。经理处在广州火車站附近,我到达时,看到刘峙和蒋鼎文、惠东界两个团长都在;还有陈肇英、徐杼、欧阳格等亦在座。蔣对我的說話很簡单,只說:“今晚要戒严,卫成总司令部的印信在哪里?”其时,卫戍总部因东征軍总部成立后,大部分人員都已調开,仅留参諜长李章达及少数职員。
我去油头六个月才回来,情况亦已有些隔膜。我随口回答:“印信已不归我管,总在卫戌总部吧。”他要我立即找来。于是我又回卫戍总部,喚醒有关职員,拿印信交由蔣的侍从书記吳家旐途到经理处去。正在此时,卫戍总部参謀长李达来电話詢間“今晚为什么要戒严?”我回答不知。李又說;“請你問問校长。”于是我又到了经理处,打听戒严原因。据欧阳格說:“共产党阴謀暴动,要推翻政府,唆使中山舰开到黄埔,劫去蔣校长,往海参崴轉送莫斯科,該舰已于昨日泊黄捕水面,事态十分严重。刘峙和两个团长是前来接受命合部署軍事行动的。”
戒严是在深夜12时开始的。其时蒋介石就在经理处亲作严密布置:他以卫戌总司合的职权,調动了較多的武装部队,而主要的兵力却放在包围苏联访問团的住宅和共产党的机关,包括“省港工委員会”,派惠东昇負責,以惠的全团兵力再加上广州公安局的武装警察,执行这一任务;行动时个个枪膛实弹,枪头上了刺刀,准备廝杀。派公安局长吳铁城率領一部分武装警察,执行包围汪精卫住宅的任务,名义上称为“保护”。派蔣鼎文率部占领海軍局,解除該局的武装力量。派陈肇英和欧阳格率部逮捕海軍局长李之龙,并指定欧阳格負责劫夺中山舰任务,并代該舰舰长。蔣介石又亲自以也話命令第一軍紧信的各师、团长,吸他們将各該部队党代表中的共产党,立即加以扣押,并加派刘峙率部配合这一行动。蔣布置完毕,又匆忙地接見了演軍将領朱培德,密談了約半小时,内容不詳。朱辞出,已是后夜2点多钟了。蔣即从经理处潜往造币厂(恵田团部所在地)隐匿。因为該处地段較为靜僻,当时知道他所在的只有我和经理处处长徐桴。蔣走时,我仍回卫戍总部坐守:听到什么情况,随时打电話給他。
戒严一直持续到3月20日上午。那时我在卫戍总司令部,深知此事沒有如此严重的必要,并且这次“戒严”又沒有通过国民政府。因此我想去看看汪精卫,但是汪宅已在“保护的名义下受了包围,不便前往。而想起譚廷素比較为蔣所拿重,因此我就到了譚宅(20日上午7时許)。譚问起“戒严”之事,他认为事态搞得太严重了,应該及时挽回;并且表示很想和蔣介石談一談,問我蔣校长現在何处。我不便即时据实告知,只說待我去联系一下即来回話。于是我又回到卫总司令部,与蔣通电話,告以谭的意見,蔣表示願意和他談談。我又立刻赶去譚宅,和譚同至蔣处。蔣在接見譚时表示可以和平解决,允即下令通知解严。此时,將的亲信繆斌进来向將报告;“所有第一軍的党代表中的共产党員已予一律扣押。”蒋在当时不作表示。譚和繆斌走后不久,东昇的部队刚开到,就有何香凝及周恩求相继而至。周等坐候多时,蔣始而接談。这时,惠东昇在大門口把守,将周的汽車上卫兵的枪械去。惠对我說:“看他进得来,就出不去。”我說“未奉令而撇枪,是违反軍紀。你把事情看錯了。”接惠东昇得知事情已经起了变化,就将枪枝发还。何、周二位和蔣所談内容,我不清楚。在当日下午,許多被扣的共产党員就恢复了自由,情形开始好轉。蒋介石对我說:“中山舰是受海軍局命令开进黄埔的,“事变”的責任主要在李之龙身上,現已将李扣押在经理处,交給你去审。”蔣因我当过东征軍的軍法处长,所以要我做帮。
海軍局局长李之龙是在3月19日后夜被陈檗英等率兵逮捕的。李新婚不久,在梦中被拖走,上身只一件衬衣,下身只穿条短褲,双手反綁,限睛蒙起,嘴巴塞住,像架“肉票”那样把他弄到经理处。我向经理处处长徐桴等出示蔣的手令之后,开庭提审问。李之龙速称冤枉。对所謂“通同共产党劫持蔣介石之事”坚不承认,同时一再说明:“中山舰开进黄埔,是由于黃埔軍校駐省办事处主任朱一鸿,亲自来海軍局向我传达蔣校长的口头命令,說該校念需使用中山,着速开往黄埔停泊候調,这是17日下午的事。乃于18日早晨,命令該舰駛去黄埔候差。”等語。除此之外,再也审不出其他口供。当晚,我向蔣介石报告审問情况。蔣对我的报告很不滿意,气憤地說“那么你去将朱一鸿逮捕起来吧!”我看他的脸色不对,只得随风轉鴕,轻轻地回答“如将此事看得太严重也不大好。”蔣的表情沒有什么反映,也不再提起逮捕朱一鸿之事。他沉默了一会,又說:“你一个人审问不了,加派第二軍軍法处长戴貞赞会审。
第二天我和戴貞赞在经理处碰头,他主张用刑訊,我堅决反对,結果沒有动刑。我用书面向蔣介石建议:“李案经会审,仍无充分罪证,原报告是否完全属实,有待調查,拟先谁保释。”蔣介石的批示是“暫行看管,再偵查。”此案就是这样擱起。李之龙被移押何处,我不知道,直到7月才把他释放出来。
“事变”的结局
经此事件之后,汪精卫经常称病不親事,各方面他对蒋介石有不好的評論。蔣在这时还不敢公开反共,还想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来进行北伐;并且顾虑包围苏联顾問团住宅一事,会引起苏联的反抗,会影响苏联对軍事上的援助。因此,他又不得不假惺惺地去見汪精卫,承认錯誤,并請轉苏联顾問鮑罗廷解释,因为当时汪和鮑比較亲近。但蔣对事件的責征则又全部推在李之龙和共他部属的身上,表示要“严加处分”。
同年4月9日,蔣介石致汪精卫信上說,3月20日事件的发生,是由于他在职未获批示的期间,軍紀废弛,整頓无方,致发不可收拾;其次是“我兄(汪)于3月初集孙文主义学会会員讲话时,有(中国革命不成,又欲杀共产党乎)之語,以致引起共产党与各軍宫的恶感,迫使各军官亦不得不出于自卫之一举.”云云。从这里可以看出,蔣是如何来掩飾自己的阴謀詭計而把責低推到部属身上了。接着,他对“中山舰事件”作田了所謂“处分”。实际上是李之龙下狱,而对于他自己的亲信人员则无非是一出“苦肉计”而已。当将王柏解除第一军第二师师长职务,陈肇英免去虎门要塞司令职务,均着即离开广州。欧阳格也被免去暂代中山舰舰长,吴铁免去新绵第十师师长兼广州公安局长,均送往虎门炮台“软禁”。
蒋介石作出“处理”時,曾召我到他“公馆”中,就叫我坐在他的办公桌上起稿子。当时我觉得吴铁城等罪责不清,向蒋请示。蒋答:“就用图谋不轨的罪名吧!”蒋介石所一手制造的风波一一中山舰“政变”事件,至此告一结朿。
自此而后,汪精卫眼看蒋介石的声势逐步咄咄逼人,他因为不甘心做傀儡主席,就在同年4月中旬弃职出国。汪精卫走后,蒋即支持谭延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政会主席改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由张静江任;蒋自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谭是好好先生,他兼任第二军军长,要受军事委员会节制;而蒋对于张,根本无所顾忌。事实上他们都是傯儡。党、政、军大权从此就为蒋介石所控。而在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以后,第一军就成为他的清一色嫡系部队了。
当汪走了之后,蒋介石曾经叫我将政局变化情况,用密电通知徐桴和陈肇英等。因此,我对“中山舰事件”的内幕,就更为明了。蒋既大权在,就处心积虑地为实现其独裁的政治野心而积极创造条件。及至北伐取得胜利,他就悍然背叛革命了。
明十三陵灵异事件之谜
明十三陵灵异事件之谜
我国重点文物保护之一就有明十三陵,在明十三陵一共埋葬过13位皇帝,是世界上埋葬帝王最多的墓陵。在建国以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有计划性地发掘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地宫,一共占地面积为1196平方米,都是用青石修建而成的,里面还有七座重四吨的汉白玉石门,没有梁架只有石为拱卷,共有文物3000多件出土于它,更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首次对于十三陵的公开发掘起源于1955年10月4日一篇《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这篇报告是由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几位在中国文学界颇有地位的人发起的。虽然当时我国的考古技术水平根本没法应付这样巨大的发掘工作,但是最终上级做出了最后的裁决—同意发掘。可是在发掘中不断发生灵异事件多起, 邪气重重, 明十三陵挖掘至今无人能解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发掘时的灵异事件吧!
明十三陵首次挖掘定陵出土,棺椁会诅咒人命
1955年12月初,“长陵发掘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由吴晗和其他几位发起人组成的委员会,28岁的赵其昌负责发掘工作队的队长。他们首先是对长陵进行的发掘,但是发掘工作进行了三天,一行人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对于长陵的位置也是根本摸不清楚,在这一路寻找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不少怪异的事情:两个月内雨水不止,附近的村庄中的女性出现一些癫狂行为,而且行为怪异的人也是数不胜数,村民目睹这一情形之后马上要求考古人员中止发掘计划。
考古专家们被逼无奈只好将目标转为定陵,定陵的挖掘和长陵比较起来那就顺利多了:挖掘工作没进行多久,一个工作人员就发现了定陵的钥匙——一个刻有“隧道门”的石条,有了“钥匙”让他们没过多久就找到了地宫的入口,就这样顺利的开始挖掘定陵。
定陵一出土一场报应便随之一起来到——发掘伊始,天空中电闪雷鸣,守陵的石兽历经百年都安然无恙却在此时被雷劈了一个,甚至还有两个守陵人被雷电劈死。之后万历皇帝的棺椁被领导要求扔掉,结果被附近的村民捡到,一对老年夫妇将其打造成自己的用的棺椁,结果刚将棺椁打造好,两人便一命呜呼了,不到半个月的事件;而另外拾取了材料的村民,家中儿女竟有四人死于棺木之下,一人死于棺木之上。民间也有着这样的传言:皇帝的东西是不能乱碰的,因为无福消受,而且搭上了自己的命,这七人便因此而死。
怪事就这样不断的发生,甚至连参与挖掘陵墓的人都无一幸免:定陵发掘重要决策者狱中自杀,负责发掘指挥者飞机失事,开馆摄影师上吊,而且销毁万历皇帝尸骨的红卫兵也多有不幸。后人将矛头直指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贪淫无度,将他所有能够盗的墓都盗完了,甚至连其祖宗也未能幸免;建造定陵时,在地下挖到了岩石,按照风水的说法是大不吉,但他为了省钱就凑合建了,他哪里料想的到后人的“考古式挖掘”陵墓,却搭上了多条性命。
所以当年发掘定陵引发的一场大劫难,为了安抚民心,国务院立马下达了一份"停止一切对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才阻止了更多劫难的发生,往后也形成了不主动挖掘帝王陵的政策和传统。 当年万历帝的墓地被发现时,曾被封锁这一新闻,当两年后这条消息传出后,各国考古界都惊讶不已,对东方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投以羡慕之光。直到1959年9月30日起,定陵博物馆才正式宣告成立并正式对外开放,这才使得国内外的观众得以一睹定陵地下玄宫的风姿。
如今50多年流逝,当年开掘的种种神秘和不安都已随风飘去,后人不禁感叹老前辈夏鼐先生在定陵发掘三十年之后的遗憾之言:“如果现在挖,或许后果能好好些,再推迟三十年也许会更好。"
明十三陵惊现宫女神秘绣花鞋,吓坏执勤新兵
如果说身处大山物质条件艰苦可以克服,那么关于十三陵林林总总的神秘诡异传说,对战士来说却不是一道很容易就能突破的心理障碍。白天的十三陵雄伟壮观,游人如织,好一片热闹场面。随着夜色降临,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你不身处其中很难体会其中的诡异和恐怖,对于七中队的新兵来说,那简直就像鬼屋一样可怕。
“刚来这里时,我就听说了一些鬼故事,虽然知道那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不能信,可是夜里上了山到了临安大殿,惨白的灯光一照,特别瘆的慌,一上哨心里咯噔一下,还是发憷,一想到地宫里那些殉葬的嫔妃呀、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心里一个劲地犯嘀咕,不害怕才怪呢!”一位老家吉林的战士这样回忆第一次上哨时的“恐怖”经历。
在七中队流传最广的“鬼故事”就是关于宫女的一双神秘的绣花鞋,据传某日深夜,有个胆小的新兵执勤时,突然发现大殿广场上多了一双绣花鞋,开始以为是幻觉,后来他赶紧揉了揉眼睛,还是看到一双绣花鞋,给他吓得够呛,当时脸都白了。要不是有老兵带着,他甚至能瘫在地上。后来的调查结果却是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新兵也没有看错,确实有那么一双绣花鞋诡异地出现,只是那不是地宫里爬出来的殉葬嫔妃穿的,而是景区一个扮演宫女供游人合影的演员粗心大意在下班时无意丢落的。没想到这双鞋到了夜里吓坏了新兵。
没想到这双鞋到了夜里吓坏了新兵。戴银祥谈到这个岗位上的特殊性时说:“我们小分队主要值守范围是定陵,这里是真正的陵墓,也有一些流传的故事。有些描述的特别形象,谁都会多少受点影响。新战士们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年纪,他们一来就要执行上岗任务,难免会害怕。午夜时分两个人在空荡荡的大殿外巡逻,他们会有一些恐慌的心理压力。”
30年如一日深山里的“守陵人”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我国武警官兵在上世纪80年代进驻十三陵,担负皇家陵墓守卫任务。他们三十年如一日,在朦胧而又神秘的面纱下,忠实履行着“守陵人”的使命。早前有记者来到武警北京总队八支队七中队驻地,记录这支神秘守陵部队背后的艰辛。
记者日前来到十三陵武警北京总队八支队七中队驻地探访。在景区内一处山坡旁,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平房小院子,灰色的大铁门徐徐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并不宽敞的过道,勉强可以通过一辆卡车,两旁的平房一排排显得有些拥挤,通道尽头是一根旗杆,这里的一切看上去很像偏远山区的小学校园。
据了解,这里的房子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基本上都是当初发掘十三陵定陵时工作队留下来的。院子里有一个监控室,值班武警笔直站立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图像,这些摄像头可以帮助武警第一时间掌握十三陵景区重点区域的动态,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和那些营房一样,这支部队也拥有悠久的历史。武警北京总队一师第八支队七中队中队长戴银祥告诉记者说:“我们这支部队拥有光荣传统,前身是抗美援朝中的大公七连。据粗略统计,自1983年进驻十三陵担任守护任务以来多次立功,处置险情76起,打击抓获偷盗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嫌疑人93名。”他告诉记者,平日长陵接待游客众多,白天武警与保安、公安民警一起担负起警卫任务。夜间则主要依靠武警巡逻来保卫陵墓的安全。武警夜间巡查的主要任务是避免火灾发生和防止有人偷盗陵墓文物。
自武警部队驻守以来,处置了多次险情,为国家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戴银祥的整体介绍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在这背后是一拨儿又一拨儿武警官兵用青春和汗水写就,他们背后的艰辛外人很难知晓。去北京当武警是很多新战士梦寐以求的心愿,经过层层筛选,终于圆了穿橄榄绿的梦。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新兵训练结束时却被分到了大山深处,天天看守着两座陵墓。驻守十三陵,生活条件和执勤环境都无法和城区相比,戴银祥队长说,七中队在十三陵辖区重点守护的是定陵和长陵,这两座宫殿都有价值不菲的文物收藏。“全中队加起来不足百人,人手有限景区太大,战士们倒班执勤非常辛苦。”一位战士对记者说,“在城区里单位门口执勤,至少还有个岗哨位能遮风挡雨,能喝个热水,可我们这里根本不可能。”
班长邓飞介绍说,我们每次执勤一个哨要两个小时,可是加上前后准备就得三四个小时,夏天还好说,冬天时一刮风气温能到-20℃,冻得别提多难受了,风吹在脸上真像刮刀子,浑身上下全都冻透了,回到宿舍半天都暖和不过来,怎么可能马上睡觉呢!长年累月的执勤,很多战士的耳朵都被冻伤留下了疤痕,多数战士退伍时都落下了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
明朝皇帝陵寝——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1] 2015年10月,国家旅游局通过暗访检查,发现明十三陵景区的主要存在外围欺客宰客现象严重,无明码标价;卫生情况差,景区垃圾裸露多,地面污物清扫不及时;游览设施不足,游客中心功能不全等问题,对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并公开通报,给予6个月时间整改。
结语:其实中国的很多名胜旅游地区都曾发生过灵异事件,但是明十三陵是闹鬼最多的地方,发生的怪事有些解释清楚有些就像一个谜团一样,就像上面说道的帝王棺椁竟然会诅咒人命,这也太不可思议啦!
|中山舰事件之谜
世界大战 中国近代史 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之谜 中山舰事件始末 孙中山 抗日战争 明十三陵灵异事件之谜 李之龙 武汉中山舰博物馆 汪精卫 海军 狮子 苏联海军 蒋中正 蒋介石 黄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