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居于世界屋脊,尊为佛教圣地的拉萨,在世人眼中是如莲花般圣洁的一片净土。去年夏天高考完我曾有幸和父母来到这座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城市,结果却是差强人意。

西藏之行|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大气压下降100帕,氧含量下降0.16%。而西藏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但凡不是洒脱到极致已“看破生死”的人第一次去西藏旅行,都会选择稳妥的旅游团——毕竟一旦在交通不便、医疗设施薄弱、人生地不熟的西藏有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便很有可能有生命危险;毕竟这里是氧气稀薄,感个冒都很容易恶化为肺水肿的雪域高原。故而为了安全着想,慕名前往西藏的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放弃近年来鼓吹的“散漫出行,洒脱游玩”,选择组团。

但问题在于这种旅行不仅无法看见真正的西藏,还在逐渐摧毁西藏,从环境到文化,从物质到精神。

导游带你绕的八廓街是最商业化的部分,全是外来人开的店,不然你以为西藏三百万的人口,那一百万的常驻外来人口在哪;参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虽然有专业解说,但受时间限制,说话就像开了二倍速,常常这尊佛像还没弄清楚典故,人就已经走到了下一个地方;西藏地广人稀,要去的各个景点都相隔较远,几乎每天都要坐四五个小时的车到达目的地,然后下车拍照,在不同的背景下摆着相同的姿势不厌其烦地喊着“茄子”,然后在导游的催促声中匆匆上车。

高密度的行程让人无法透过气来,根本认识不到被商业旅游化之外的真正的西藏。你可能觉得“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出门拍照”的模式太正常不过,即便是西藏的旅游团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报团就应该做好这样的准备。可你忘了这是在跑不得、吃不多、睡不好的高原,当地人就是慢节奏生活,逼着一帮还未适应的游客东跑西颠,无疑使人身心疲惫。

旅行,难道不是让人们在异域风情的各色体验下放松自己,感受生活的吗?难道不是让人们在“行万里路”的锦绣河山中丰富眼界,陶冶情操的吗?何时成了如何拍出美美的照片的研讨会?那些在语调毫无起伏的快速讲解下走马观花的游览,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记住历经千百年的文化典故呢?

松赞干布为什么有两个头?为什么五世达赖喇嘛要在布达拉宫立下那座无字碑?为什么大昭寺那座12岁等身佛像引无数信徒前来参拜?

这些故事尚且消弭于人头攒动的商业街,更何况我们那应该在雅鲁藏布江洗净的心灵。都说入藏不易,且行珍惜。一生一次,一次一生。可又有多少人在西藏真正反思过自己,悟到人生真谛呢?第一次报团出行的必要性使得多少人去西藏连最基本的放慢生活节奏都没做到。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个人游很完美。因为虽然在自己充裕自由的时间支配下,游客玩得很尽兴。但是多数人随意地乱找地方乱玩,极易破坏当地本就脆弱的植被,以及代表信仰的玛尼堆,石壁上的天梯等。什么?你说你不信现在的人们素质这么低,这么无知?那你以为等待测速时路边那些垃圾都是谁扔的?藏族人因为佛祖的规定不会乱丢垃圾。报团游玩的人导游会三令五申地禁止他们乱丢垃圾,由于大巴车要供养,窗户轻易也不会开。所以路边大部分垃圾都是自驾去西藏的外地人所制造的。

海拔高度5000米的纳木错,空气氧含量下降8%,仅为内地氧含量的61.8%,我吸着氧,在头痛欲裂、胸闷恶心的情况下,看到了最美的景色,也目睹了最肮脏的场景——下车向前,是波澜壮阔清澈澄净的“海”天一色。下车向后,是骚臭刺鼻,布满垃圾的露天厕所。

何等的讽刺?身为西藏仅有的几个5A级景区之一,身为藏民“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的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错,就这样被游客们看完美景,顺手毁灭,连带着环境与信仰。

青藏高原本就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4718米的纳木错更是属于“寸草不生”的状态。白色垃圾在土壤潮湿温润的情况下分解都得等几个世纪,你把它扔在连微生物都屈指可数且没人打理的高寒地区,等地球毁灭来让其消失吗?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游客没素质,经过长达五六个小时坐车折磨,一下车想要大小便也是人之常情。纳木错又没有厕所,就只得找个草坑就地解决……事后习惯性的一扔纸,哎呀!就算发现不对劲了,也不合适再捡起来不是?长此以往成了“垃圾堆”,后来的人顺手扔个塑料袋、塑料瓶就更心安理得了——反正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我观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众所周知,西藏被称为净土、圣地不是因为其如南极一般荒无人烟,可望不可即,而是因为藏族人的质朴善良,他们对信仰的虔诚。但游客们嬉笑着拆掉玛尼堆,来来往往玷污了天湖圣山,拿着手机对着本地人心中无比崇高的天葬仪式拍个不停,反复践踏着他们的信仰,却又摆出一副“有钱即大爷”,“不信其无罪”的无畏模样。于物,于人,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西藏文化的摧毁吗?

去年带我的导游是一名藏族人,她曾愤慨地感叹过,“已经有藏族人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了眼,开始变坏了。而那些仗着钱多任性,横行霸道的游客除了会激怒藏族人之外,还会让更多的藏族人质疑佛祖,相信金钱至上。”

虽然这话多少有一点片面,但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西藏经济受到旅游业发展的推动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如破坏环境、侮辱信仰的坏处也在逐渐摧毁着西藏,从环境到文化,从物质到精神。

那难道我们就应该离西藏远远的,让西藏不与外界交流?永远固步自封?当然不是。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论有一点说的特别好,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自然和环境的特征来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首先,我们应该基于不同活动及环境影响来分区设计、制定旅游行为指南如纳木错的环境恢复力极为薄弱又是著名景点,应在此立法罚款来减少游客乱扔垃圾等行为。像逛民俗村卖特产的套路,游客们早已心如明镜了。利用“我穷,你要买我的东西做贡献积功德”这种道德绑架也不是长久之计。相关部门不如把这方面的投资转入到环境保护上去,雇佣藏民打扫垃圾或者监督游客是否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毕竟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为了一时的利益破坏了永久的环境,实在是得不偿失。人们对自然的敬重,应该融入进每一寸生活的空间。

其次,合理控制设施容量。藏民家中这没有厕所的,这也导致了每年旅游旺季时大量涌入的游客的尴尬。而藏民自发组织建的厕所就那么几个,又小又脏还要排队交钱,对游客来讲实在是太扣分了。所以我认为政府可以在国路和景点边多搭建厕所,这种细节印象分,不比廉价招揽大批游客来玩,再让他们回去给西藏做宣传要差。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积极正面的公众参与,也就是我们游客本身要提高自身素质。究其根本,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假冒伪劣的各种土特产,公式化的旅游团模式,也是因为游客的需要才出现的。故而最应该改变的是我们这些游客,提高自身素质,不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并且侧重质量的旅游,勇于向那些走马观花的旅游团说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提出意见的人多了,旅游团也会自然而然地改变方式,淘汰掉僵化的浮躁旅游,毕竟市场要跟着需求嘛。

去年的西藏之行真的让我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心中那个神秘纯净的西藏生活让自己过得浮躁平常,我举起手机拍了无数张天空,却没有抬头凝望过一眼。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就是天堂,却有太多人,因为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那位“此生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一语点破高原反应的真谛,大概就是我们这些外来人,放不下事业与情感,被俗事所缠而心事重重吧,因心机深沉而呼吸困难吧。如果我们这些旅游者能够真正像歌《回到拉萨》所唱那样“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那么必将迎来西藏旅游业与游客的双赢。

希望西藏的天空永远干净凛冽,藏民的眸子永远澄澈平宁,也希望我们这些游客在去西藏旅行的同时,用一颗敬畏的心对待人和物,像多少文中所描述地那样,找到真正的自己。

欢迎大家去微博“停忆家的小青依”去看我之前的西藏篇哦

夫君子之行翻译 夫君子之行翻译大全

《夫君子之行》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从来是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勤俭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如果不清心寡欲那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在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无法增加自己的知识,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夫君子之行》原文欣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 锅庄是什么意思|
  • 锅庄是什么意思| | 锅庄是什么意思| ...

    西藏之行|
  • 四川海螺沟的五大特色是什么|
  • 四川海螺沟的五大特色是什么| | 四川海螺沟的五大特色是什么| ...

    西藏之行|
  • 最奇葩的节日盘点|
  • 最奇葩的节日盘点| | 最奇葩的节日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