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
腊八节的风俗有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腊八节的寓意是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古印度人为了纪念佛祖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腊八节的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喝腊八粥”。
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有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可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他们不但自己吃,还要施于那些平时吃不饱饭的人,以求得佛家的功德。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是什么时候
腊八节原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腊日,日期并不固定。在南北朝时期将农历十二月初八确定为“腊八节”,后来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会将香谷和果实做成粥分发给善男信女,于是有了在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古时候人们有在这个月祭祀祖先的习俗,而人们会去捕猎禽兽来供奉先祖和神灵,而“猎”和“腊”又是一对通假字,因此农历十二月又被称为“腊月”。
人们又将其中祭祀先祖和神灵的日子称为“腊日”。但由于腊月都适合用来祭祀,于是人们就没有固定哪天用来祭祀,也就是说古时候的“腊日”是不固定的。
但是在南北朝时期,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成了“腊八节”,腊八节延续至今,一直都被定为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2019年的腊八节是在2020年1月2日。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各寺院会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福寿粥”来分发给门徒和善男信女,而腊八节也变成了佛教节日。后来就有了在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的习俗除了吃腊八粥以外,还有煮“五豆”、吃腊八醋、腊八蒜、吃冰、腊八豆腐、腊八面和麦仁饭等食俗。
|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
腊八节时候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