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紧 余生很长 记 少年的你 小说
我也写过“小丑鱼”的梗,我也想过小说这种色调的故事,那是在我对周围感到人情凉薄的时候,也是我逐渐学会了见人说鬼话的时候。至今还存在手机的角落里,始终记得,却鲜少回忆。而四字选择了这部作品,出演了影视化改编后的影片,我为了更好的了解这部影片,读懂他所饰演的人物,捡起了多年都避之不及的小言,断断续续的,勾勾画画的看完了这本书。
我觉得这就是一件很浪漫的,或者说,很神奇的事。“曾经漫无目的地浏览过很多小众的书,撑着发胀的大脑看过很多无聊的电影,孤独的路过很多相似的风景,你并没有对这一切抱有任何期待,而巧合却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奇迹般的出现。 ”
像电流被联通了一样,瞬间,穿透你的整个世界。
我孜孜不倦的在文学或者其他艺术中寻找的,也始终是这种感性的浪漫。
“北望今心,陈年不移”
如果说初中的时候,我看小言喜欢的是其中撩人心弦的甜蜜,而现在,能让我勾起嘴角的,却变成了苍凉世界里的那一丝温柔。也许,多年以后再看,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多年以后”,这个词,想想都有些恐慌,或者说有些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我已经被关联起一个新兴家庭的网络,成为一个在那个年龄段应该成为的人。也许是因为我在某些方面比较不开窍,又也许是因为我骨子里,其实是一个很自我的,也很叛逆的人。
我还想在探索自身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孤独是一日寒夜里萧索的风,孤独是一纸残灯下辛辣的酒’,我不知道我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我也不知道心会将我带向何方,我却清醒地明白,我还是个孩子,还没长大。
章宇饰黄毛(花絮)
就像章老师说的一样,一晃也十来年了,周遭人热热闹闹的,身边人来来去去的,他却总觉着自己还是个孩子。这不能被定义为“幼稚”或是“格格不入”,其实这种人只是习惯并且享受着向自己的内心索取着什么,然后再用这些东西来抵御和应对外面的世界。处理完外界的种种琐事,种种不得不为之事,便又会转入自己的内心进行新一轮的,积累、压榨和产出。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是脆弱的,是缺乏安全感的。而这种忧虑的状态,是其他人,用单纯的爱都无法化解的,只有靠自己一遍一遍的,坚强而倔强的度过。我们患得患失的前行,我们慌里慌张的度过,我们的内心却依旧坚定不移,如明镜般的映出整个世界,再用指尖涂抹出属于自己的,私密的色彩。
“章老师是一个纯艺术型的人格,市井小民是他的保护色,
四字是一个自由型的人格,他叛逆着、疯狂着、找寻着属于他自己的山川日月。”
就像陈念与北野一样,共生滋长,彼此分担生活给各自灵魂带来的沉重的力量。我喜欢他们两位,其实也是在找寻着,一个自我实现的影子,一个心灵润饰的栖息所。他们是两股强大的光束,指向了和我梦想中同一个象限的方向,虽然具体的角度不同,能照亮的限度也相差很远,但,至少向往的永远都是——理解与被理解、个体实现的最大自由。这就足够了。
好像有点说跑题了,不过我也是真的不太想就书论书,什么感天动地的凄美爱情,什么忠犬系列的默默守护,再或者什么融梗大神…等等。这些留在商业营销上就好,用文字书写出来,就实在显得过于乏味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冲着男女主和文艺片的改编,我是不会去看的。就像现在号称自己少女心泛滥,沉迷于那些言情网剧韩剧一样,都是走情绪不走心的,傻笑几声就过去了,它们不会成为我的全部世界,转身一回想,半点细节都记不清楚,只是那种情绪还摇荡在心,变成填补空白的一味镇痛剂。
其实我一直觉得,所谓经典,就是能在记忆与岁月的对抗间在不知不觉中存留最久的那个,这跟你看了多少遍,取材写了多少篇论文都没半点关系。所谓上乘之作,就是作品的力量足以支撑其绵延不息。小时候总被教育着‘经典永流传’,现在从另一个角度体悟,确实很有它的道理。
这部小言当然不能称之为经典,文字书写上也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和不足,但较为流畅的情节铺叙,鲜活强劲的画面感,都是一个可以被影视化戏剧改编的绝佳材料。再加上重点突出一下“校园暴力”的社会痛点主题,很流畅的剧本配合演员细节微妙的情感处理,这将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
谈到艺术上的东西,我一向都是很严肃、很纯粹的,粉丝滤镜什么的情感光环,并不存在。所以,总而言之,小说语言简明流畅,人物刻画较为鲜活,抛去线索抄袭不谈,在口水玛丽苏小言文爆炸的时代,整体质量还算上乘,也有一些情节的设计很戳我的点。电影暑期档,综合考虑各种前提因素,作为观影路人,值得期待。
北野陈念,我们挥手作别,
千玺冬雨,我们夏日再见。
最后用书里引用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在某个小镇,
共享无尽的黄昏
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
古老时钟敲出的
微弱响声
像时间轻轻滴落。
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
笛声,
吹笛者倚著窗牖,
而窗口大朵郁金香。
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茨维塔耶娃
|时间很紧、余生很长、记、少年的你、小说
余生很长 小说 少年的你 时间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