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王 重型坦克
“虎王”(King Tiger)是德国在二战后期研制的重型坦克,又称为“虎” Ⅱ(TigerⅡ),参加了二战后期欧洲战场的许多战役,还参加了标志着欧洲战场结束的柏林战役。
研制背景
1937年,德国武器军备发展局提出了重型坦克的研发计划。1941年5月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新式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正式起步,希特勒在会议上提出了相关要求。这次会议决定发展了“虎”式和“虎王”两种重型坦克,由于前者在战场上的成功,“虎王”的研发进度被放缓,直到1943年1月才真正开始设计,1944年1月开始批量生产。“虎王”原计划生产1500辆,但由于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最终只生产了489辆,其中1943年生产3辆,1944年生产377辆,1945年生产107辆。
作战性能
(1)火力配置
“虎王”坦克采用了两种新型炮塔,首批50辆安装保时捷公司设计的炮塔,之后的安装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其中,保时捷炮塔装备一门单节88毫米火炮(备弹80发),亨舍尔炮塔则装备双节式88毫米火炮(备弹86发)。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的坦克炮中威力最大的一种,身管长达6.3米,可发射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具备在2000米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国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主装甲的能力。除了主炮,“虎王”坦克还安装了3挺MG34/MG42型7.92毫米机枪,备弹5850发,用于本车防御和对空射击。
(2)装甲防护
“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正面装甲的厚度比“虎”式坦克加强了很多,且防弹外形较好。其车身前装甲厚度为100~150毫米,侧装甲和后装甲厚度为80毫米,底部和顶部装甲厚度为28毫米。炮塔的前装甲厚度为180毫米,侧装甲和后装甲厚度为80毫米,顶部装甲厚度为42毫米。即使在近距离上,同时期内也很少有火炮能摧毁它的正面装甲。不过,“虎王”坦克的侧面装甲还是能被盟军坦克摧毁。
(3)机动性能
“虎王”坦克采用HL230P30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传动装置为奥尔瓦401216B型机械式变速箱,有8个前进挡和4个倒挡。行动装置包括双扭杆独立式弹簧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9个直径800毫米的负重轮,分为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虎王”坦克有两种履带,即用于铁路运输的660毫米履带、800毫米战斗履带。由于重量极大,且耗油量大,“虎王”坦克的机动性能较差,最大公路速度为35~38千米/小时。
实战表现
1944年5月,“虎王”在明斯克附近首次参战。同年6月18日,德军第503坦克营装备的两个“虎王”坦克连队还参与了诺曼底战役,但由于技术原因,这两个“虎王”连队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1944年8月12日,“虎王”坦克投入东线作战,首战为第501独立装甲团参与的争夺苏联维斯图拉河上巴拉诺夫桥头堡之战。此后,“虎王”和其他德国装甲车辆共同参加了阿登攻势。1945年4月德国投降前夕,“虎王”坦克还与苏军在柏林东部西洛高地展开激战。由于生产数量较少,而且参战时间很短,“虎王”坦克并没有对二战的进程起到较大影响。
IS重型坦克
IS-1
1943年秋,第一批三辆样车被制造出来,该车是KV-85重型坦克的改进型,所以也安装一门85mm火炮。故也称IS-85坦克。在向国防委员会派来的一个专门委员会作了表演并完成规定的试验以后,IS-1重型坦克即被批准定型。由于采用了新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结构,机动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装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强。在IS-1坦克投入生产时,德军就已经装备了“虎”式重型坦克。该坦克配用的88mm火炮可以发射的穿甲弹初速为930m/s,在1000m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40mm。而IS-1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于“虎”式坦克。根据这一情况,苏军给IS-1重型坦克装上100mm火炮,并称之为IS-100坦克,但这种坦克没有批准投产,因为苏军已经研制出装有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后的IS-2重型坦克。
法国人的重型坦克 B重型坦克
在法国战争前期,德军10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挺进了法国,在黄色镰刀的指引下,德国装甲部队快速穿插在法国大陆上。
在当德国装甲部队飙车时,他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重型坦克,虽然在88mm高射炮和斯图卡的轰炸下这些重型坦克被一个又一个的摧毁,但是他们给德军的震撼是巨大的.他们就是玛蒂尔达2和B1“重型坦克”
在一战之后,法国和英国人一样对坦克进行了重新划分,以高速机动作战为主、速度较快装甲较薄的骑兵坦克(雷诺系列)和以突破防线为主的重型坦克。
1921年,法国陆军技术部的艾司丁(J.E.Estienne)将军提出一种坦克的计划,最初的设计只有15吨重,装甲最大厚度也才25毫米,但安装了一门75毫米火炮和一个配有两挺机枪的炮塔,且要求此坦克必须使用无线电进行战术协调。
1924年5月法国各个公司总共提交了5辆开车,其中施奈德-雷诺公司提交了两台样车:SRA和SRB。
军方选中了施奈德-雷诺公司的样车SRB作为新坦克的基型车,其引擎、变速箱和转向装置得以保留,悬挂装置和驱动轮取自FAMH设计的样车,而履带则来自FCM的样车。
1926年1月17日雷诺公司获得了制造3辆原型车的合同,制造工作于1929年1月完成。原型车的成员有4人,武器和装甲最大厚度则如计划所提的,行驶速度最大为每小时20公里,最大行程为257公里,1930年和1931年进行的测试表明总体设计比较成功,经过改良,最大装甲厚度增加到40毫米,重量也上升到28吨,这就是后来的Char B1坦克的雏形。
1935年,B1坦克开始正式交付法军部队。最终型号的B1重型坦克配备47毫米及75毫米火炮各一门,正面装甲40至60毫米,炮塔四周装甲为40毫米。B1车体装甲为铆接和螺接结合。战斗重量30吨。
B1重型坦克火力比较强大,其27.6倍径47mm坦克炮发射穿甲弹可以在500m击穿25毫米厚装甲,可以对付3号坦克,1门17.1倍径75毫米榴弹炮被安装于车体右侧,炮口初速为220米/秒,可以发射高爆榴弹。B1重型坦克设计新颖,主炮塔关闭之后仍有相当良好的视野。
B1重型坦克拥有40-60mm的装甲,而德军大量装备Pak36在200米内对垂直装甲的最大穿深也才56mm,无法击穿B1重型坦克这种正面60mm倾斜,侧面55mm的铁乌龟。
从1935年到1937年,B1坦克共制造了34辆。并且对B1进行改进
B1-bis坦克换装307马力发动机。在这一基础上,坦克的火力和防护都得到了加强。B1-bis坦克装配了35倍47毫米坦克炮。
发射穿甲弹时初速450米/秒,可在500米距离内击穿58毫米厚装甲,1000米内击穿43毫米厚装甲。同时B1-bis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提升了到60毫米,侧面和后方装甲为55毫米。炮塔四周装甲则提升到了56毫米。B1-bis坦克的重量增大到32吨。
从1937年到1940年,B1-bis坦克共制造365辆。
1940年5月16日凌晨,一辆由比洛蒂中尉指挥的名叫“厄尔”的B1bis坦克在没有任何步兵和其他坦克的支援下,独自闯入了被德军占据的斯通尼小镇与德军装甲部队相遇。此战这辆B1bis坦克被140发各种炮弹击中,但无一洞穿或造成致命损害,反而独力击毁了2辆4号坦克、11辆3号坦克外加2门37毫米反坦克炮,最后还完美地转身溜走了。此战之后,比洛蒂中尉和他的“厄尔”获得了“斯通尼屠夫”的绰号。
但是,法国战争并没有因为德军几次战术失败而改变,在斯图卡轰炸机和88mm高射炮的打击下法国人的B1坦克损失惨重,尽管如此,B1坦克也给德军带来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虎王、重型坦克
B重型坦克 IS重型坦克 法国人的重型坦克 虎王 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