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如下: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老子的名言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孔子和老子见过面吗

二人见过面,根据史书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史记》中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向孔子赠言“;

其他史书曾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区别

孔子赞成“有为”,希望“入世”,而老子主张“无为”,希望“出世”。孔子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老子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孔子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老子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孔子期盼天人和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老子则希望与道和一。

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期平民学术的主要代表,由于他们对于社会与政治的问题有不同立场和观点,对天下由治变乱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对天下由乱变治有不同的方案,从而形成了孔子和老子的不同学说和学派。

孔子认为要想使社会转变为大治,就要将社会秩序恢复到西周最鼎盛时期的礼乐秩序中,而老子的观点在于天下之所以大乱的终极原因是因为统治者对于权力、财富以及不劳而获生活的无休止的欲望,统治者越争天下便越不能得太平清静。老子将统治者贵难得之货,尚贤,仁义礼教的为政政策称为有为,而将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言之教的为政政策称为无为。所以若要使天下归于太平就只是统治者无为才能实现。老子的学说具有反现实反传统的性质,众人尚有为,只有老子尚无为,并称无为而无不为,给人以遁世的假象。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 以诚信有关的格言|
  • 以诚信有关的格言| | 以诚信有关的格言| ...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 老子写的什么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 老子写的什么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 老子写的什么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 曲阜属于济宁市吗|
  • 曲阜属于济宁市吗| | 曲阜属于济宁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