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历史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距今约有1600余年历史,它始建于南北朝十六国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莫高窟历史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的主要景物有九层楼,三层楼,藏经洞,藏经洞陈列馆等。莫高窟中涵盖了建筑,彩塑,壁画等多种艺术体系,具有浓厚的历史,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的历史是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扩展资料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到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
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莫高窟的由来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
|莫高窟的历史
克什克腾旗 文物 莫高窟 莫高窟历史 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