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一战坦能堡会战的意义个人向|

一战坦能堡会战的意义个人向

坦能堡会战的奇迹

一战坦能堡会战的意义个人向|

在饱受诟病的马恩河会战后,德军在西线被逼进了堑壕战的泥潭,这一点在隆美尔的《步兵攻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连队从前线的朗贝尔库尔(凡尔登要塞后方)后撤了很长的距离,西线德军一往无前的势头在至少1914年已经一去不复返。

然而,在西线战火纷飞在堑壕中时,东线的局势一度出现了极其乐观的局面。

发生了什么?

就在对德军致命的马恩河会战前仅仅数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率领的第八集团军击败了占绝对优势的俄军第一,二集团军。

无论是施里芬计划还是修订后的施里芬-小毛奇计划,都很难考虑到东线的局势如此提前进入了混乱,尽管德军早在俄军进发东普鲁士就已经从西线抽人动手,但是在东线蹲点的第八集团军无论如何也不占优势。

冯·普里特维茨的指挥在外人看来一败涂地,直到他被强制卸任也没法洗白,继任的双人组合却立即取得的坦能堡会战的胜利(尽管这个计划出自普里特维茨时期,但功劳属于事实)。

那几夜,科慕辛森林战火连天,仅仅两个师的德军牵制了俄军第一集团军,德军第八集团军主力四面出击,萨姆索诺夫的第二集团军几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反突击无效,十万俄军沦为战俘,五个半军伤亡惨重。俄军北方100万军队从这一天起和德军的情况正好掉了一个大个,随后的马祖里湖战役,第一集团军遭受了尽管不如萨姆索诺夫但依旧惨重的命运。俄军凄惨剧的大幕就此拉开了

被淹没的伟大战役

坦能堡会战的光芒被淹没了,紧随其后的马恩河会战惨败,小毛奇延后发布坦能堡会战的胜利以稳定军心,抵消影响,它的光芒被冠为:减轻法国人的压力,兴登堡组合的成名之战,东普鲁士的俄军肃清。

为什么会战的光芒消失了?

第一,当时的西线局势不明朗,坦能堡会战是加剧西线压力的“罪魁祸首”。没有抽兵,西线的压力会更小(然而这也能不能是小毛奇的锅,毕竟俄军的动向已经比较超出预料了)。

第二,加利西亚的局势没有因为坦能堡会战而好转。俄军仍旧以优势的125万军队击败了奥匈帝国大军。西南线的局势没有因此转向对同盟国有利的方向。

第三,其后的东线战役,从诺夫哥罗德战役到罗兹战役,同盟国军长期出于偏被动的局面。这对于同盟国相对危险的局势几乎于事无补,因为其后也没有太多大胜。

因为这三点,坦能堡会战仅仅起到了鼓舞军心,捧红兴登堡一对和相对缓和东线的评价作用。

坦能堡战役的重大贡献

这场战役的意义不仅仅是肃清了东普鲁士的俄军,捧红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个人观点)这场战役几乎把一战的局面完全翻转了过来。

看看在坦能堡会战之前,四条主线的情况:

西线:德军七个军团狂飙突进,冒进和过分乐观正在将第一主力——第一集团军拉进毁灭的泥潭。

东普鲁士战线:普里特维茨的第八集团军且战且退,东普鲁士战役仍然对德军不利。

加利西亚战线:奥匈军正在进攻俄军,俄军逐步后撤,大反攻即将打响。

塞尔维亚战线:一边倒的倒霉催奥匈军被揍废。

再看看会战之后:

西线:德军前锋在巴黎,尚不清楚坦能堡会战的胜利的克卢克即将因为错误的决定把他和他的军团,甚至西线德军拉进不利的情况,英法军即将开始大转向。

东普鲁士战线:俄军退却,吉林斯基的西北方面军丢掉一条胳膊。

加利西亚战线:俄军反击将要开始,奥匈军大溃败的缺口越来越大。

塞尔维亚战线:就没什么太大变化。

在坦能堡会战之前,西线和加利西亚战线还是比较有利的,会战之后不久,西线彻底被动,加利西亚的溃败严重,四条战线,仅仅东普鲁士一条还处于比较乐观的情况。

如果坦能堡会战没有发生(当然这是不可能了,因为普里特维茨在任时这个计划已经逐步成型了),同盟国军就将遭受四个方向被动的局面。

坦能堡会战的胜利,宣告俄军西北方面军的溃败,这导致了西北方面军的两支主力先后进入了被动防御状态。同时使得他们退回边境,使得本来只是用于牵制性进攻的东普鲁士战线变成了俄军需要加紧订防的战线,这导致俄军逐渐吃紧的后勤能力所能支持的战役限度被进一步压榨,双拳的一拳被打回,引起了其后的作战计划变更。德军抽出手脚的进攻最终使得加利西亚战线的实力略微丰满起来,其后的诺夫哥罗德战役,进一步使得俄国的消耗增大。

被点评为优秀战术的坦能堡会战实际上成为了一战的重要转折点,如果没有胜利,德军将不会在东线稳定局势,一战可能会提前结束,俄军的贸然出兵的骰子自然也正确的投出。

事实是,坦能堡会战比马恩河会战更具转折性,马恩河会战,尽管战败,德军仍旧能进行堑壕战,而坦能堡会战,直接挫败了100万俄军的进攻势头,导致西北战线的俄军严重疲惫,被猛烈消耗,掏空了更多的俄国后备兵员,导致俄军更加拿不出生力军,重点也从易胜的加利西亚被迫逐步转移到相对艰苦的北线。因失败而求之不得的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战略目标使得俄军更加疯狂的反攻和死搏,结果提前掏空了俄国的战斗力,德军不断突击华沙和周边区域更加剧了俄军的猝然和消耗,1914年底,俄军被迫陷入困境,在稳定战线上重整旗鼓。德军的压力因此大幅度减轻,本来寄予厚望的俄国提前完蛋使协约国军的压力分心,最终,东线的局势在德军因堑壕战而有空余兵力的增援下,在1915年使俄军雪上加霜。

俄国从坦能堡会战的反攻开始的那一刻,就宣告了提前出兵计划的破产,相对于西线有迂回之地的德军而言,东线的俄军越来越赌不起大规模的进攻,身子日渐空虚单薄,主力消沉而无力,自此,德国一度最危险的时候变成了俄军连续3年的噩梦,尽管1916年的布鲁西洛夫突破一度重创德奥军,相对于1914年225万俄军猛攻到几乎毁灭的东线,从被动到偏主动,孰胜孰败,已是一目了然。

科慕辛森林,那个晚上,当萨姆索诺夫举枪自尽时,俄军的命运,已经被推向1917年的深渊。


|一战坦能堡会战的意义个人向

      

一战坦能堡会战的意义个人向|
  • 康熙说的名言|
  • 康熙说的名言| | 康熙说的名言| ...

    一战坦能堡会战的意义个人向|
  • 历史上遗憾终生的事件有哪些|
  • 历史上遗憾终生的事件有哪些| | 历史上遗憾终生的事件有哪些| ...

    一战坦能堡会战的意义个人向|
  • 慈禧太后是谁的皇后|
  • 慈禧太后是谁的皇后| | 慈禧太后是谁的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