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
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全球风起云涌的青年亚文化大潮中,摇滚乐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角色。需要强调的是,现在的摇滚乐已经不仅仅是半个世纪前像滚石乐队那样的硬摇滚,或者像邦乔维那样的流行金属了。
摇滚乐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衍生出各种流派,其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并不亚于绘画和文学领域。如:金属、朋克、哥特、电子、死亡金属、民谣、独立、英伦等……它既是独立、成熟的一个亚文化群体,也是横向贯穿了包括摩托党、光头党、涂鸦者、朋克、垮掉的一代、嬉皮士在内的其他亚文化群体。
他们互相影响,又相互改变,借由小众文化、亚文化群体。以一种迷之孤傲的思想,对于摇滚乐,走在乌托邦主义的政治狂热之上。他们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们意识形态独立,也是形成、涵盖多种亚文化形态的一个整体性标志。
目前,我国的官方主流文化和学院派精英们,在文化上对待青年亚文化的态度上是不谋而合的,他们以主流官方的态度,学院派专业的群体,对这群野孩子们进行引导和收编。尽管原因和手段不尽相同。
很多知识分子担忧青年亚文化表面上的颓废、激进等非理性特征和消解深度、确实使命感的游戏心态会给社会与孩子们带来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上面的影响。进而以官方的口吻引导甚至强硬地拉拢青年亚文化群体“从良”。这条路看似崎岖,实则已经有些成效,如网络平台的音乐节目,如《乐队的夏天》、《一起乐队吧》等。
从胡同串子、酒吧小馆、再到LIVE HOUSE、音乐节。这群走在艺术先锋前沿的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这个世界进行表达。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思想就在潜移默化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但是在亚文化侵袭主流文化中,这种意识形态所带来的硕果,也渗透于主流媒体和学院派之中。
中国青年深受西方亚文化的影响,从格格不入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慢慢转变成被主流接纳、认同。从过去的混沌、反抗、言行粗鄙等行为,转化成诗与远方、具有抒情、感性、真性情的意识表达。
那些被社会所认可的先锋派们,所表达的狂野、直露、朴素、纯粹。他们有着对民族、国家、世界和人类的使命感,认为自己拥有领导的责任和权利,这一点与英雄主义是相似的。在被主流认同下,他们抛弃了愤怒,收起锋芒,以艺术先锋派和政治先锋派的救世情节,改变着这个世界。
人们都知道一个词“摇滚精神”。过去,那是把利刃,刺穿一切,包括自己。那是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是一段又一段滋滋作响燃烧的青春。而现在,这种精神更加普世,更加清晰,似乎以一种可见的姿态降临,融入生活,融入你。
什么叫亚文化
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
亚文化有各种分类方法,罗伯逊将亚文化分为人种的亚文化、年龄的亚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等。如年龄亚文化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可分为城市文化、郊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由于亚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响人们生存的社会心理环境,其影响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赋予人一种可以辨别的身份和属于某一群体或集体的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
李银河 同性恋亚文化 一
当我们对我国的同性恋现象进行研究时,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你们为什么放着很多重大问题不去研究,而去研究同性恋?假如这种诘难来自社会学界同仁,并不难答复。正文中将有专门的章节 讨论做同性恋研究的原因。难于答复的是来自一般人的诘难。故此这个问题又可以表述为,你们作为社会学者,为什么要研究同性恋?回答这个问题的困难并不在于我们缺少研究同性恋的理由,而在于我们缺少作出答复的资格。众所周知,只有一门科学中的出类拔萃之士,才有资格代表本门科学对公众说话。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作出解释。我们做这项研究所受到的困扰,不只是诘难,而且在于,社会中有一部分人不赞成研究同性恋。毛泽东曾说,对牛弹琴,如果去掉对听琴者的藐视,剩下的就只是对弹琴者的嘲弄。虽然如此,我们仍不揣冒昧,不惧嘲弄,要对公众陈述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立场,以及根据这样的立场,对同性恋的研究为什么必不可少。
半个世纪以前,在文化人类学中处于泰山北斗地位的马林诺夫斯基为费孝通所著的江村经济一书作序时,对费孝通的工作给予极高的评价。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本乡人民中进行观察的结果。正因为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它是一个实地调查者最珍贵的成就。
费孝通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社区,包括了社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这样的研究在深度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不同。但是这项研究中有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记取。这就是,作为土生土长的人,对熟悉的人群作实在的观察,不回避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这种实在的作风乃是出于以下的信念:真理能够解决问题,因为真理不是别的而是人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站在这种信念的对立面的,是学院式的装腔作势,是以事实和信念去迎合一个权威的教义。于是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科学便被出卖了。(费孝通,第1页)
我们发现,在社会科学的出发点方面,有两种对立的立场:一种是说,科学在寻求真理,真理是对事实的实事求是;另一种则说,真理是由一种教义说明的,科学寻求的是此种真理正大光明的颂辞。一种说,科学不应屈服于一种权威的教义;另一种说,科学本身就是权威的教义。一种说,不应出卖科学;一种则说,不存在出卖的问题,它自从出世,就在买方手中。一种说,在科学中要避免学院式的装腔作势;另一种则说,科学本身不是别的,恰恰就是学院式的装腔作势。一种说,科学是出于求知的努力,是永不休止的学习过程;另一种则认为,科学原质是天生所有的,后天的求学乃是养浩然正气。凡有助于正气的,可以格致一番,而不利于正气的,则应勿视勿听,以求达到思无邪的境界。
站在前一种立场上,我们认为,中国的同性恋现象是一种真正的事实,不能对它视而不见,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个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想知道中国现有的同性恋群体是什么样子的。而站在后一种立场上,我们会发现自己是发疯了。这种研究不风雅,也难以学院式的口吻来陈述。最主要的是,在这项研究中,不能够直接表现出我们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多么的正确和伟大。
这后一种立场,我们称之为意识形态中心主义。从这一立场出发所做的研究,只是为了寻求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好评,故而它是按照可能得到好评的程度
来构造研究的方向和结果的。从事这种研究,因为预知了结果,同ZW很近似。一个男人在ZW之先,就预知结果是本人的。然而这不妨碍ZW在他的想像中有声有色地进行,这是因为有快感在支持。对于从意识形态中心主义立场出发的研究来说,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好评就具有快感的意味。然而,这种活动绝对不会产生任何真正的果实。
在说明了这一点之后,就可以对公众说明我们研究同性恋的初衷了。我们是真诚的求知者,从现存的事实看,同性恋现象无论如何也是值得研究的。以保守的估计来说,同性恋者至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这肯定够上了必须加以研究的规模。同性恋活动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因此超过了百分之一的规模。中国的男同性恋者多是要结婚的,必然对女性的婚姻生活有重大影响。上述任何一条,都成立为研究的理由。
此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弗罗姆倡导的人文主义立场。他说过,马林诺夫斯基也说过,科学的价值在于为人类服务。我们不能保证每次研究都有直接的应用价值,但应保证它们都是出于善良的愿望。我们在做同性恋研究时,也对他们怀有同类的善良愿望,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而不是心怀恶意,把他们看作敌对的一方。我们始终怀着善意,与研究对象交往。这种立场,我们称之为科学研究的善良原则。
以上所述,可以概括为科学研究的实事求是原则,反意识形态中心主义原则和善良原则,这些原则就是我们研究同性恋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正文开始之前,略加陈述,以期求得读者的共鸣,是为序言。
作者
|亚文化
亚文化 什么叫亚文化 同性恋 同性恋亚文化 李银河 费孝通 马林诺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