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植食角龙
野牛龙诞生于白垩纪末期,又被称为爱氏角龙,属于植食性恐龙,最大的特点就是脖子上有个非常宽大的颈盾,并且鼻子尖上还带有犄角,看起来很像犀牛,身长普遍可达6米左右,喜欢群居生活。
野牛龙的脖子处会长有一个扇形的向后张开的骨甲,就像盾牌一样保护着脆弱的脖子,并且在颈盾的最顶端还长有一对尖角,向背部分叉延伸开来,而沿着颈盾的周围边缘处也是长有细小的圆锥形尖角。而且这还不算,它的鼻子前端还长有一对小一些的尖角,不过这对更加的圆润些,有着非常典型的角龙科特征。
不过野牛龙的鼻角大多只有成年体才会拥有,看起来非常像是现代的犀牛,经常能在卡通漫画中看到这种恐龙。野牛龙的嘴巴则是呈现鸟喙状,并且身高并不高,鼻子前的角非常的弯且低矮,就像是一个开瓶器。
野牛龙虽然具有很多的角,能够达到如此强大的防御能力,但是它还是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而且和埃德蒙顿甲龙一样,野牛龙也只能吃一些低矮的植物,但它会选择更加优势的食物,比如蕨类植物、松类植物,并且它鸟喙状的嘴巴也能啃断树叶。
野牛龙的化石最初发现时基本都是非常单独的,所以科学家们推测它可能是独居动物,和很多尖角龙科恐龙完全不同,但是现在却发现足迹化石,从而推翻了这种说法,最终还是认为野牛龙可能是群居的动物,就像是今天的角马一样。
野牛龙的化石目前为止只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了一些,基本都是存放在洛杉矶博物馆中,并且至少有15头不同年龄的个体,其中包含了上百件骨头,包含了3个颅骨,这都是以杰克霍纳为代表的考古团队经历了4年的时间发掘的。
白垩纪植食角龙:始三角龙
始三角龙是一种角龙科恐龙,诞生于6760万年前的白垩纪,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加拿大的马蹄峡谷发掘的,颅骨的最大长度可达3米,因为它的头骨是最特别的,带有非常硕大的扇形颈盾,在头顶还长有一对非常粗壮的角,具有非常典型的三角龙特征。
始三角龙和野牛龙的外形看起来非常相似,都有着非常大的颈盾和额头处长有一对粗壮的角,但是不同的是,始三角龙额头上的角长达80厘米,且非常长且弯曲,而颈盾上是没有角的,但是它的鼻子上颌骨的前端带有一个骨质的突出物,虽然有些尖锐,但是非常短,和其他的三角龙都是完全不同的。始三角龙的嘴巴是像鸟喙状的,比较狭窄且小而尖。
始三角龙的第一批化石是非常不完整的,只有部分身体骨骼的碎片和颅骨的碎片,而关节几乎都是散落的状态,最初发现于加拿大的亚伯达省,由于最初的发觉地是当地的干岛水牛跳峡谷省立公园,气候比较干旱,所以便将其列为了荒漠始三角龙属,英文名叫做干旱地。
当时针对发现的始三角龙化石,发现了其中包含了不少大块的额角和小块的鼻角,所以才确定了它是属于三角龙近亲的一种恐龙,但是由于它的化石发现于页岩层,所以很多的骨骼化石都已经被压碎了,不过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颈椎、背椎、肋骨等各种化石骨骼。
始三角龙中最大的一种三角龙就是荒漠始三角龙,据说化石最初使用了6年的时间才拼成了完整的骨骼模型,其中单单是颅骨就有45块骨头,被深深的埋藏在18米的岩石中。
|白垩纪植食角龙
三角龙 化石 恐龙 白垩纪植食角龙 白垩纪植食角龙:始三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