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的文言实词
逃跑,逃亡,特指逃亡到国外。
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走的败兵】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失去,丢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
死亡,死。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训俭示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个高中常见文言实词 一
1.爱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2.安
(1)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抚慰,安抚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并序》)
3.被
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②遭受
被箠楚受辱。(《报任安书》)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倍
动词
①背向,背对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韩非子·五蠹》)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⑤臣子给皇帝的奏章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2)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6.鄙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轻视,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7.兵
(1)名词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兵车行》)
③军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战争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谋攻》)
(2)动词,用兵器杀死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8.病
(1)名词
①重病,泛指疾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②弊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2)动词
①生病
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祭妹文》)
②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察
(1)动词
①观察,观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②看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③考证,考察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④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0.朝
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拜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11.曾
读音一:céng
形容词,通“层”,层层,重叠
荡胸生曾云。(《望岳》)
读音二:zēng
(1)形容词,(亲属关系)中间隔两代的
王司徒妇,钟氏女,太傅曾孙。(《世说新语·贤媛》)
(2)动词,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乘
读音一:chéng
动词
①驾,坐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②升,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
③冒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
④加于其上,加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读音二:shèng
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13.诚
名词,真诚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14.除
(1)名词,台阶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②整治,修整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③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15.辞
(1)名词
①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③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④古代的一种文体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③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16.从
(1)动词
①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参与,参加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
④追赶
佯北勿从。(《孙子兵法·军争》)
⑤靠近,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2)名词
①随从
其从如云。(《诗经·敝笱》)
②指堂房亲属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③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17.殆
形容词
①危险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8.当
读音一:dāng
动词
①抵当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②抵御,抵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③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④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⑤判决,判罪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⑥应当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读音二:dàng
(1)动词,当作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2)形容词,适宜,适合
赏罚无当,赋敛无度。(《过秦论》)
19.道
(1)名词
①道路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②手段,方法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礼记》)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④思想,学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⑤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⑥道德,道义
得道者多助。(《孟子》)
(2)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②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③通“导”,引导,疏导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20.得
(1)名词
①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②心得,体会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2)动词
①取得,获得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③能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④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3)形容词
①融洽,合适,正确
此言得之。(《六国论》)
②得意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21.度
读音一:dù
(1)名词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
②标准,限度
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③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④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2)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②通“渡”,渡过,越过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读音二:duó
动词
①丈量,计算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治平篇》)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2.非
(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并序》)
(2)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
②反对,责难,责怪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③违背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23.复
(1)动词
①回来
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
②恢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③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④报复
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
(2)形容词
①夹层的,双层的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②繁复,重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4.负
(1)动词
①以背载物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使……担负,担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仗恃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辜负,对不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背弃,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
25.盖
(1)名词
①车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②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2)动词
①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②胜过,超过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26.故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故交,老友,交情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形容词,旧的,原来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3)动词,变老,变旧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27.固
(1)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2)动词
①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3)形容词
①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②坚固
江山险固。(《赤壁之战》)
28.顾
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看,视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③看望,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④关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⑤照顾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⑥顾虑,考虑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29.归
动词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返回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归还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归属,归依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30.国
名词
①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②国都,京城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③地区,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硕鼠》)
31.过
(1)动词
①走过,经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②胜过,超过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③拜访,探望
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到,来到
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
⑤犯有过错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⑥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2)名词,过失,过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2.何
读音一:hé
代词
①什么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哪里,什么地方
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诗》)
③怎么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读音二:hè
动词,同“荷”,背、扛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诗经·小雅·无羊》)
33.恨
(1)名词,怨恨,遗憾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2)动词
①遗憾,后悔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②怨恨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兵车行》)
34.胡
(1)名词,泛指我国古代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2)代词
①什么
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
②为什么,怎么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并序》)
35.患
(1)名词
①忧患,祸害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②忌讳
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2)动词,担忧,忧虑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36.或
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37.疾
(1)名词
①病,疾病
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
②痛苦,疾苦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③毛病,缺点
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2)动词
①患病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②厌恶,痛恨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③痛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④妒忌,通“嫉”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形容词
①急速,快捷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响亮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8.及
动词
①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到,到达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③来得及
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接近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39.即
动词
①靠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②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苏武传》)
40.既
动词,完了,尽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
41.假
读音一:jiǎ
(1)动词
①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②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③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2)形容词
①虚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读音二:jià
名词,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42.间
读音一:jiān
(1)名词
①中间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②期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一会儿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2)量词,用来计量房屋的间数
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读音二:jiàn
(1)名词
①空隙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②机会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2)动词
①离间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间隔,隔断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④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43.见
读音一:jiàn
(1)动词
①看见,看到
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会见,谒见,拜见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③召见,接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
①见识,见解
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②看见的东西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读音二:xiàn
动词
①引见,使……见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
②表现,出现,显露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44.解
动词
①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②解除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
③解释,解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④理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45.就
动词
①趋,赴
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靠近,接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③就职,赴任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④担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⑤成就,完成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信陵君窃符救赵》)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46.举
(1)动词
①举起,抬起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②拿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③发动,兴起
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④攻克,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⑤推荐,选拔
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2)形容词
①全,合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②尽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47.绝
(1)动词
①断绝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③停止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2)形容词
①达到极点,没人能赶上的
以为妙绝。(《口技》)
②陡峭的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③僻远的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48.堪
动词
①经得起,受得住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②胜任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③能够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9.克
动词
①战胜,攻下
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
②成功,完成
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③能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④克制,约束
克己复礼。(《论语》)
50.类
(1)名词
①种类
物各从其类。(《劝学》)
②事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动词
①类似,相似
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②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荆轲刺秦王文言实词,虚实之分要记牢
【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
【邑】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 。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
【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
【涕】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
【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
1【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
1【朝】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
1【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1【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
1【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
1【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
|亡的文言实词
个高中常见文言实词 亡的文言实词 荆轲刺秦王文言实词 虚实之分要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