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典故中的春秋是什么意思
春季和秋季,通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泛指岁月和光阴;
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
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至前476年时期;
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古代史书的通称。
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
相传孔子(B.C.551--B.C.479)根据鲁国的历料记载将鲁隐元年(B.C.722)到鲁哀公十四年(B.C.481)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这部编年史书就被叫作《春秋》。共242年史事,大约有1.5万字。《春秋》记事非常简练,近乎大事年表。
其后(也可能是同时)出现了《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B.C.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B.C.468)。
《左传》约18万字,也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比《春秋》多记17年,同时也比《春秋》多很多史料。但后来儒家的经学家认为《左传》是解《春秋》经之作,故西晋杜预作注时重加编排,首列《春秋》经文,然后分条记事,从此《左传》原貌不可得见。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则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另一方面,相对于汉代通行的语言和文字,孔子写《春秋》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已经叫“古文”了,如果没有注释,当时普通文人恐怕也很难读懂。因此,在传授《春秋》时确实需要进行注释。
|二字典故中的春秋是什么意思
二字典故中的春秋意思 春秋大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