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 孙元良为何争议不断
不久前,关于《八佰》电影的话题大热,一方面,这是一部饱受期待的抗战巨制,汇聚了众多有实力的演员,导演能力也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却被质疑扛着红旗反红旗,试图洗白历史罪人。
事情的起因是一条微博。在微博中,导演贴出一张合影,配文:“1937年,全线溃退情况下、下令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之子——秦汉先生! ”
微博发出后,网友们纷纷留言,指出孙元良是个在战场上习惯性临阵脱逃的“飞将军”并且因贪污好色等问题声名狼藉。
孙元良(1904—2007),原籍浙江绍兴,叔父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孙震,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华阳。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孙元良在晚年完成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从他自己的角度对当时的历史时期进行了回忆。
打开百度词条,我们可以知道孙元良有五次临阵脱逃,前两次是1926年在南昌与孙传芳军作战时,望风而逃,后又在奉新抗命撤退。
第三次,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10军登陆杭州湾金山卫,淞沪战场的国军全线溃退。驻守闸北的88师原本是奉蒋介石军令死守,以唤起国际社会同情。孙元良说服顾祝同保存势力,只留了少数部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八百壮士”。这波操作本来也无可斥责,不过,众多人指责孙元良在会战期间发国难财,直到南京保卫战仍然沉迷酒色,疏于防务。
第四次就是南京保卫战,众所周知,唐生智草草发布撤退命令,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众多基层官兵失去指挥,白白葬送。 孙元良以何种方式突围南京,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他在第一时间抛弃了88师。
成就孙元良飞将军名声的是第五次“逃跑”,淮海战役期间,杜隶明主力团团被围。时任16兵团总司令的孙元良竟然突围成功了,不过,突围的方式和时机不敢恭维。在实力尚存的情况下,把长官和兄弟部队都甩了。整个兵团也最终只带出400多人。
而这本回忆录的内容却与多年以来孙元良的官长、同僚、袍泽们生前发表的回忆文章内容相去甚远。因此也不被采信。
那么,抗日名将是怎么传出来的呢?归功于他参与了两次战役。
第一次是1932年,孙元良任陆军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战役,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庙行大捷甚至一二八淞沪会战在国内宣传得比较少。
第二次是1944年12月,日军集中主力攻陷贵州独山,可以直捣陪都重庆。孙元良率二十九军援救,稳定战局,将日军赶出贵州,挽回了他抗日名将的声誉,因而荣获青天白日勋章。不过,白崇禧在战后认为日军是主动退却。
孙元良在海峡两岸的声誉天擦地别,因为他是宝岛的活历史之一,虽然回忆录过分美化自己,但在1985年发表抗议书斥责日本掩饰军国主义罪行。他的儿子秦汉是台湾著名男演员,说实话导演会去和秦汉合影一点也不奇怪。秦汉不但在影视行业是前辈,而且在2015年寻访其父征战足迹。挖掘四行仓库的历史,寻求秦汉意见也是上选。
孙元良配不配得上 “抗日名将”这个称谓,我觉得要搁置争议。一方面,他的确打疼过打败过日军。另一方面,他对待死战的态度以及生活作风实在不能算是个合格的将领。毕竟,因他率先离开战场而被杀背俘的将士不计其数。
我看过中影的《八百壮士》,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电影中,我不觉得孙元良在命令一营士兵死守四行仓库这件事上有过错,尽管他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保全自己,所以竟然选择了这个历史事件作为题材,算不上故意洗白孙元良。
|飞将军、孙元良为何争议不断
国民革命军 孙元 孙元良 孙元良为何争议不断 抗日战争 日军 狮子 秦汉 飞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