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法家创始人李悝 法家创始人|

法家创始人李悝 法家创始人

法家创始人 法家创始人李悝

法家创始人李悝 法家创始人|

说古代把平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如果是这样的话,农民的地位应该第二位,应该不低才对,可是事实上是这个国家明明有超过半数的农民,国家的政策也是重农抑商,依然无数的农民被官府随便处置,被商人当做免费的劳动力。

《淮南子齐俗训》里面说,“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商人有钱就能行遍天下,尽管不能穿丝绸做的衣服,吃食是不会成问题的。

可是农民呢,土地都在有权有势的人的手里,只能卖自己的力气,可是如果连吃的都没有的话,力气也就不能成为生存的工具,只能活生生的饿死。谁又能为他们说话呢?

战国时期的魏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公卿大夫等贵族的权利达到了顶峰,他们掌握着国家大部分的财富,但是他们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土地,以及让自己土地上的农民如何发展。他们只是不断地兼并别人的土地,不断打仗,以求自己的权利更加强大,

一个国家的财富如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会怎么样,在这个还算能养活自己的社会可能目前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古代又会怎么样?

如果再这样下去,民怨堆积,魏国也迟早得完完,这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李悝,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为农民说话的人。

01

听到李悝这个名字你们可能很陌生,但是有一个人你们肯定听说过,那就是商鞅变法的商鞅,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受到李悝的影响,李悝是秦晋时期法家的创始人,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的开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战国的许多以及后来变法的祖师爷。

司马迁说: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就是说魏国成为诸侯国中第一个强大的起来的国家,李悝做出很多的贡献。

李悝最开始的时候仅仅只是魏国边境上地的郡守,作为边境的一个小城,他们常年与秦国交战,按理说情况应该没有这么好,可是奇怪的是这里人人尚武,在敌国来犯的时候,可以说是人人皆兵。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李悝他颁发了一个奇怪的法令——习射令,说百姓的邻里纠纷如果想要告官解决,那就射箭比赛,谁射得准,官府就判断谁赢,东西也就归谁。

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的会有很多疑问,但是对于边境的百姓来说,他们日夜习武,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让他们在战争中生存下来。

也就是李悝后来提出的观点: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他认为人都有就利避害的本性,这无可厚非。就像管子就说的,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

利用这种思想,抓住别人的利益,所以就可以治理好百姓。能在古代社会提出这种观大局的人,李悝可谓是一个人才。

02所以说是金子总会发光,魏国当时的统治者魏文侯求贤若渴,就把41岁的李悝调去了中央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在现代来说,就像地方官员只要在底下有成绩,就能获得更多的权利。

要说李悝这个人还真没有让魏文侯失望过。眼看魏国的形式越来越严重,魏文侯招来李悝问他,“李悝,现在公卿大夫的权利越来越大,贵族的力量太大,平常的法令的推行,只要涉及到了他们的利益,就很难实行下去,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李悝说,“国君应该相信制约权衡之术,只有培养新的有才能的人和贵族的势力去斗争,才能削弱这些毒瘤的势力,以此让国家得到发展。”

魏文侯又问“我重用了很多人才,可是什么样人才是我真正需要的呢?”

李悝说,“一曰,居视其所亲,二曰,富视其所与。三曰,达视其所举。四曰,窘视其所不为。五曰,贫视其所不取。

选举人才要考虑多方面,不仅仅要看他平时亲近什么人,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当富足的时候看他会不会帮助于他人,确定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当显赫的时候看他是识人的目光,会不会推举贤能之人;当处于困境时,看他是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人的底线;当处于贫穷的时候,会不会拿不义之财,看他能不能挡住诱惑。”

李悝的识人五法,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这样的人才谁不想要呢。

03

李悝在上地当了很多年的郡守,很清楚一样东西对国家的重要—民心。可是什么是民心,就是你确确实实的为他们所想,那个名不聊生的时代也只有温饱才能让百姓安心,于是李悝成立历史上第一个为农民说话的人,也是让古代的农业得以发展的第一人。

他好不容易才爬到了魏王的身边,像他这样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为了让皇帝重用自己,不断地提出怎么才能让魏王的权利更加集中,怎么会想到那些百姓的生活。

你知道现代其实有些山区的孩子并不喜欢支教的老师吗,他们说因为这些老师迟早都会走的,他们不会留下来,仅仅一年的时光孩子们有时候能换十多个老师。

在魏国边境上地的百姓或许曾经也感谢李悝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可是他走了,谁又能保证下一个郡守像他一样为民着想,他们也有可能怨恨李悝给他们带来的希望。

可是李悝他真的不一样,他又给边境上地和魏国的很多百姓带来了希望。他提出了“尽地力”的主张,他说,每一百平方里可以耕种的土地里,由于关不关注勤耕的问题,就让一片土地增产一百八十万石,或减产一百八十万石。由此可见农业的重要性,简单说来,尽地力就是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生产。

又提出平籴法,就是国家在丰收时平价收购粮食储存,发生饥荒时又平价卖给农民,取有余以补不足,以防谷物甚贵而扰民,或甚贱而伤农。就这样魏国的农业得以发展,人民有粮食可以吃,就不会发生暴乱,魏国的国力得以加强,一下子位于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

法家创始人

法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李悝也称李克,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编撰《法经》,被史学家公认为法家始祖。

法家

法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

法家始祖李悝是个什么样的人? 法家创始人

法家创始人 法家始祖李悝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悝 公元前455—公元前395年,据说是鬼谷子的弟子,创立了法家学派,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战国初期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大强国。他曾经汇集当时各国法律法规编成的《法经》一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法典。

要了解李悝,那得先从法家思想说起,法家主张以法、术、势来治理国家,法是指健全法制,术是国君驾驭群臣的手段,势指的是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权势。李悝创立法家以后,法家思想迅速在各国得到发展和运用,涌现出了一大批法家代表人物,他们虽然同为法家,但是却又各有侧重,比如说商鞅偏重“法”,申不害偏重“术”,慎到偏重“势”,而且都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法家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发展最为广泛的思想之一。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于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紧密结合,创立了著名的法家学说,为秦始皇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至于后世都以为法家创始人是韩非子,而实际上法家真正的始祖应该是李悝!

李悝主持的魏国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用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外,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政治、经济和农业中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治上,他主张废除贵族的世袭制,唯才是举,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使得魏国一度人才济济。经济和农业上他主张统一分配耕地给农民,并“取有余以补不足”,在丰年平价收购粮食,灾年再平价卖出,统一调配农民生产的粮食,鼓励和重视发展农业。在春秋战国那个特定的年代,农业强则人丁旺,人丁旺则国力强,魏国鼎盛时期足足有几十万大军,他们在中原横冲直撞,四面出击,成就了魏国百年霸业。

李悝在魏国率先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列国纷纷效仿。后来就有了秦国任用商鞅变法,楚国任用吴起变法,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并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商鞅运气最好,即便后来身死而法犹存,而吴起则运气最差,楚悼王的突然暴亡使得楚国的变法不够彻底!这或许也是秦国后来能够最终战胜楚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李悝留给后人的著作有《法经》和《李子》,其中《李子》是李悝在法家学术方面留下的理论,而《法经》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相对比较完整的法典,它由李悝根据各国现有的法律条文进行总结,归纳修订而成。《法经》总共包括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最终形成了魏国沿用百年的法典,后来该法典被商鞅带入秦国,被秦国人改良成了著名的“秦律”,而“秦律”又是后世法律的重要模板,由此可见李悝主持修订的《法经》在我国法律界的重要地位!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因为变法必然会触犯既得利益者们,所以历来变法者往往难以得到善终,商鞅、吴起等人无不死于非命。但李悝却是个例外,历史记载他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受到了魏文侯和魏国人民极大的肯定,后来寿终正寝,古之变法第一人的一生得到了完美谢幕。


|法家创始人李悝、法家创始人

            

法家创始人李悝 法家创始人|
  •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
  •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 |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 ...

    法家创始人李悝 法家创始人|
  • 任姓历史名人|
  • 任姓历史名人| | 任姓历史名人| ...

    法家创始人李悝 法家创始人|
  • 关于抗日爱国的经典语录|
  • 关于抗日爱国的经典语录| | 关于抗日爱国的经典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