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白垩纪恐龙
闪电兽龙是一种棱齿龙科恐龙,属于杂食恐龙,主要以植物为主食,诞生于白垩纪时期的阿尔比阶,第一批出土的化石是在澳洲的闪电山脉,所以它才因此而得名,这种恐龙的身长只有1-1.5米,所以只能算是小型恐龙的一种,但它的化石和种属还是存在一定的质疑。
闪电兽龙的体长最长也不过2米左右,因此它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在770种恐龙中体型仅仅排在527位,几乎可以说非常靠后了,能够和它相媲美的基本上就是一些迷你型恐龙,比如安尼柯龙、阿纳拜斯龙等,不过还是比不过身长只有0.7米的棘齿龙。
闪电兽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位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的闪电山脉发现的,着主要是因为闪电山脉是一条盛产珠宝和化石的山脉,尤其是生产恐龙化石和猫眼石。而闪电兽龙被发现之后就被归为棱齿龙科恐龙的一种,但是化石并不算完整,其中只包含了颅骨、牙齿以及股骨等。
闪电兽龙最初被分为兽脚亚目恐龙中的似鸟龙科,也就是相当于似鸵龙、恐手龙等,但是之后又否定了这一说法,将其重新调整归纳到棱齿龙科中,但是后来又有人发现这批化石中的很多部分都来自不同的鸟脚下目恐龙,所以也有人认为是由多个恐龙组成的虚构嵌合体,就像是大连鸟一样,因此目前的种属关系还是被认为是疑名居多。
闪电兽龙的名字是在1932年的时候由Huene正式确定的,之后还对其进行了描述,将其的模式种名称也确定为了南方闪电兽龙,并且将古希腊语的含义确定为了野兽,而拉丁语的含义则是闪电,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它的发掘地。
白垩纪中型恐龙
福井盗龙是一种鸟兽脚类恐龙,诞生于1-1.2亿年前的白垩纪初期,体长可达4.2-7米,第一批化石发现于日本的胜山市,算是第一只正式被日本自己命名的恐龙,在日本发现的全部三种恐龙之中,福井盗龙算是其中唯一的食肉恐龙,据说在2013年的时候才确定它可能是暴龙超科的恐龙。
福井盗龙最初在日本被发掘的时候,通过指爪化石判断可能是异特龙的亲属,大概属于驰龙科恐龙,但是在09年的时候,这一说法却被很快的否认,并且被列入了新猎龙科,而等到2013年的时候又一次的研究才发现它可能是属于暴龙超科的一种盗龙,于是它才被单独列入了北谷福井盗龙的种属中。
福井盗龙和在日本发现的另一种植食性恐龙福井龙一样,都是在胜山市发现的,因为这里几乎可以说是日本的恐龙之乡,保存着至少占到日本全部恐龙80%的恐龙化石。不过福井盗龙却是在采石场中挖掘的,并且还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福井县第一化石调查队,据说单单是第一期就足足挖掘了六年的时间,最终才迎来了日本的第一只恐龙化石。
据说最初发现的那批化石中的福井盗龙属于未成年体,体长可达4.2米,所以专家推测这种恐龙的成年体长度应该不会超过7米,但是在胜山市发掘出来的几乎都是幼年体,甚至大部分都是比第一批化石还要小的,最小的化石更是只有1米左右,而正模化石至少是它的四倍之多。
日本恐龙比较少,基本上除了福井盗龙之外,就只有福井龙和日本神龙了,其中福井龙是一种中型的鸭嘴龙类恐龙,整体的外形特别像鸟类,而日本神龙则是发现自北海道的新品种,也是鸭嘴龙科恐龙之一,也是目前日本出土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几乎达到了60%以上。
白垩纪恐龙:福井龙
福井龙是一种鸟脚下目恐龙,诞生于1-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第一批化石是在1990年于日本发现的,但仅仅只有一个颅骨,不过科学家分析发现它属于中型恐龙,体长可达5米左右,体型和禽龙等非常相似。
福井龙的体型算是中型恐龙,体长可达5米,在770多种恐龙中体型排名在366位,算是目前为止日本本土发现的三种恐龙中的体型最小的一种,但却是三种恐龙中诞生时间最早的。福井龙属于鸭嘴龙超科,所以它的嘴巴也是类似鸭子一样的形状,其中鼻孔是朝上的,并且牙龈距离嘴巴有一定的距离,向内凹陷的,就像是独孤龙一样。
福井龙算是鸭嘴龙类恐龙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在2010年发现的那一批化石中,由葛瑞格利保罗发现了一具体长4.5米的福井龙化石,经过计算推测出它的体重可能在400公斤左右。据研究发现福井龙和其他的鸭嘴龙不同的是,它的头颅都是无法进行移动的,就连上颌骨也是完全愈合的,所以这可能意味着福井龙无法进行咀嚼。
福井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日本的福井县胜山市发现的,当时的骨骼正好埋藏于北谷町的北谷组地层,因此才判断出它的出土年代时在白垩纪初期的巴列姆阶时期,虽然发现化石的时候是1990年,但是到03年的时候才由东洋一等人对其进行了命名和分析,以发现地的地名给福井龙进行了命名。
福井龙的这批化石中包含的并不多,其中基本上都是颅骨,包括了一个左上颌骨,一个右侧颧骨,还有少量的右胸骨,但是在03年之后,福井龙的化石越来越完整,并且也持续的不断发现其他的身体骨骼,最终才拼接出了福井龙的大部分外形。
|小型白垩纪恐龙
小型白垩纪恐龙 白垩纪中型恐龙 白垩纪恐龙:福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