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杨绍庚师爷关于意拳与大成拳之名的澄清 文章原名 大成拳命名始末纪实|

杨绍庚师爷关于意拳与大成拳之名的澄清 文章原名 大成拳命名始末纪实

杨绍庚师爷与姚宗勋师爷练习推手

杨绍庚师爷关于意拳与大成拳之名的澄清 文章原名 大成拳命名始末纪实|

本人自从在B站上传意拳(大成拳)的视频以来,就有朋友来问我关于“意拳”和“大成拳”这两个名字的关系问题,实际说穿了,二者没有区别,意拳是正名,大成拳是别名。期间因有部分别有用心之人混淆视听,使得这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故后学晚辈还是搬出师爷这篇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撰写的文章来给大家做一个解释。

去年一季度以来,在一些武术杂志上出现了“大成拳”与 “意拳”是何关系的争论。有人说“大成拳”不等于“意拳”,“大成拳”是“意拳”的高级阶段,更有甚者说:“王芗斋大成拳”不应称为“意拳”。究竟“大成拳”与“意拳”是何关系,有必要澄清一下。笔者于1941年师从王芗斋先生学意拳,恰值“大成拳”命名之初,对“大成拳”一名从发展到撤销,本人是过来人,且五十年来对意拳的锻练和研究未曾中断,近三十年来又辅助芗斋先生指定的拳术继承人姚宗勋师兄传授意拳。对意拳历史知之甚详,今将意拳何以称为“大成拳”的这段历史公诸于世,以正视听。

意拳是王芗斋先生于1926年夏在北平所创并非别有用心之人有意编说的创于上海。先生创意拳后的第一个弟子是齐执度。执度兄原习形意、八卦、太极,功底颇深。从王芗斋先生学意拳后,对拳理豁然领悟,著有《拳学新编》,并对章乃器先生所著《科学的内功拳》一书提出质疑,发表文章于报端。以上两文曾在众多意拳爱好者之间传抄。

1929年在杭州举行了一届别开生面的散打比赛,芗斋先生应邀任特约裁判。赛后,张占魁先生将其获一等奖的爱徒赵恩庆、裘稚和二人转到芗斋先生名下。同时列为先生门徒的还有张长信。赵恩庆在张先生(芗斋先生师兄)的教导下具有深厚的形意、八卦功底,跟随芗斋先生后为时不长即悟通拳理,善于发力,与人交手一触即发,将人放出。芗斋先生甚为垂青,以道新之名相赐,以示吾道为之一新。从此,世人多知道赵道新之名,而知其原名者甚少。

1930年第二届全国武术比赛在沪举行,芗斋先生乃任特约裁判。会后,由于师兄钱砚堂先生的挽留,遂定居上海授拳。其时于二十年代曾获德国医学博士的尤彭熙,及王叔和、马健超等人由钱砚堂先生介绍投入先生门下。

1935年夏,为培养专业人才,先生携韩星桥、韩星恒、卜恩富、张恩桐诸人离沪回到深县老家,进行封闭式训练,从而使意拳从理论到实践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

从1926年到1935年前面所述各个时期的师兄我都会过,且与裘稚和、张长信、尤彭熙、韩星樵、昆仲、卜恩富等几位师兄情谊还比较深,因之有以上诸师兄的讲述,使我对此时期意拳的历史及发展演变知之甚详。所谓意拳是二十年代中期创于上海之说,纯属无知臆造。今裘稚和、韩星樵二位虽已八十六的高龄,但身心健康,可以对过去的史实作证。

1937年“芦沟桥事变”,日寇入侵,为求安全,先生不得不离开深县,于是年冬迁居北平。应四存学会聘请,成立体育班于金鱼胡同一号传授意拳,并欢迎各派拳友前来交流。姚宗勋就是此时前来与先生比试,失败后投师先生门下。因其锻炼刻苦,体魄意志超人,进步很快。

张壁先生(字玉衡,辛亥革命元老)芗斋先生老友,在四存学会体育班以《大成拳的命名》为题发表演述,于1940年4月2日刊于《实报》,该文大致演述了我国拳术发展演变的社会原因,其中讲述了张老先生自十七岁进入社会,正当革命党萌芽时代,与同盟会朋友在保定创立学校,培植革命思想及人才,就提倡学习应我国拳术。在辛亥革命前为革命奔走两广、云、贵、川及东北、西北各省,到处注意拳术武功超绝人物,辛亥革命后也是无时无地不留心武功人才,虽曾见过不少派别的专家,终觉得非庐山真面目,始终也没遇见过一种合于生理、适于现代的拳术。及与芗斋先生相识,感到芗斋先生的拳术意味深长,平易近人,与其他武功迥乎不同,并且是具体的功夫,非枝节片面的功力,正是所要求的拳学。玉衡先生就其自己的体会言:“王芗斋的拳术武功可谓得武功的精神,合于卫生,合于技击,更合于科学与现代,以精神统一,训练神经系统,使身体各部器官能作平衡发展,不但可以使身体健康,人格亦可随之而完善,作事能力亦必增强。故吾不揣冒昧,以‘大成’二字名之”。

同时,医学家何绍文先生以《四存学会体育班》为题,发表文章刊于同期的《实报》上,何老先生从生理、医理方面论述芗斋先生拳术强身健体的科学性,最后归纳:“拳术要合于卫生,万不可将身体弄成畸形的发展而戕生,更须要合于技击的原理而造成自卫。大成拳名乃同人等所加的名号,并非王芗斋的自称,合乎卫生自卫。合乎现代,合乎科学,更能作合理的推进,而又能发扬国粹,保存数千年拳学精髓,命名为大成,亦当之无愧。”

以上张壁、何绍文二位先生的论述,说明了“大成拳”命名之由来,并非芗斋先生在意拳的基础上又有什么创新而另外命名。二位先生的论述更说明了命名大成拳的道理,并非自称“关门弟子”、“衣钵传人”所说的“大成”二字含有总集之义。更非“何不杂烩之有”!

以上述二位先生的演述刊登之后,于同年六月二十七日《实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连续刊载题为《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谈拳学要义》的文章。在该问答的第一问先生答:“承一般友好以大成拳之代表相期许,真使我羞愧交集,… …目前张玉衡先生于报章先后评述,惟恐各界人士不明内容,致生误会,故亟愿将本人真意,掬诚奉告。… …愿趁此躯尚未十分颓唐之际,于海内贤达负起艰巨,将人生所固有之‘本能’、‘武德’提倡而光大之,并革除误己误人之旁门异道,绝非倩人嘘誉,以图欺世盗名者比也。”先生的全部问答不再详述。而今“大成拳十八法”的创造者,无妨将先生这段话对照一下,感觉如何?

“大成拳”的窃称者还搬出《大成拳论》,将集中的一段话作为论据。这恰是自搬石头自砸脚。《大成拳论》原名《拳道中枢》,是王芗斋先生于1940年写成于中南海万字廊住所,写成后,命弟子张正中用毛笔楷书于竖格信纸,装订成册。原稿今存先生三女儿玉白处,弟子张正中今仍健在,居住北京。该书于传抄时,大成拳之名已风行于世,因之,大家简称《大成拳论》。而今社会上所流传的,多是六十年代初传抄的,错讹之处甚多。更甚者是从自称“关门弟子”手中传抄出去的,已多处篡改原文,自行杜撰,已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即在该书写成年月来说,该抄本就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大成拳”之名为世所知,并非报刊上几篇宣传文章即可奏效,尚有其发展过程。

(此处有隐去内容,晚辈后学并非对师爷所言存疑,只是因涉及与别家拳法的事宜,故不愿徒生争执故而隐去此处内容。)

好事往往伴之而来消极面,由于大成拳的名声日盛,就有不肖之辈,借学拳之名,拉大旗作虎皮,在社会上招摇撞骗,使大成拳的名声收损。经过数年之后,芗斋先生认为“大成拳”之名还是不甚妥切,称“大成”二字容易使人与孔子的大成至圣之意相联想,而产生误会,且不能表达拳术的精神实质,是以先生对弟子说:仍是称意拳为好。在一些弟子的提议下,于1947年夏在北平太庙(今之工人文化宫)成立“意拳研究会”,而不用“大成”二字。成立“意拳研究会”的注册登记手续,是由窦世明到社会局去办的。窦世明今在北京教拳,当可证明此事。

“大成拳”之名虽然从1947年不在用,但由于习惯,有些人叫顺了口不容易改,仍常将“大成拳”挂在嘴上,此乃人之常情,故通常在写文章时,常将“大成拳”括在“意拳”后面。搞清了“大成拳”的命名之由来及发展过程,则对今日“大成拳”的窃称者强说意拳不等于“大成拳”,“大成拳”是意拳的高级阶段,是何居心,自可一目了然,勿需再作解释。

后记:传武今日传承发展的担子已经是落在了当代青年人的肩上,我们应当了解所习武艺的过去,更需要在平和开放的氛围中通过交流、实践去给传武开拓未来,这话虽说的大了点,但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终不会有出路,所以习武之人,特别是年轻的传武习练者还是要脚踏实地扎实练功,练时多流流汗,切磋时也可以见点血,不要在乎输赢和面子,我们还年轻,我们输得起,只要我们勤奋,传武就一定有希望。

福州地区高校武术交流活动

福州地区高校武术交流活动

交流会分享

拳法讲解


|杨绍庚师爷关于意拳与大成拳之名的澄清、文章原名、大成拳命名始末纪实

    

杨绍庚师爷关于意拳与大成拳之名的澄清 文章原名 大成拳命名始末纪实|
  • 什么叫内三合和外三合|
  • 什么叫内三合和外三合| | 什么叫内三合和外三合| ...

    杨绍庚师爷关于意拳与大成拳之名的澄清 文章原名 大成拳命名始末纪实|
  • 太极拳英文怎么说|
  • 太极拳英文怎么说| | 太极拳英文怎么说| ...

    杨绍庚师爷关于意拳与大成拳之名的澄清 文章原名 大成拳命名始末纪实|
  • 内家拳|
  • 内家拳| | 内家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