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谁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是谁呢?“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汉献帝建安年间七位著名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因其皆曾居邺城(今河北临漳),亦称“邺中七子”。
不过,现代人对“建安七子”的生平事迹,除少数人,如孔融、陈琳外,大多茫然无知了。他们善作文,文采有名于当时及后世。他们后来或被杀,或染疾早逝。他们的作品也大多散佚,仅有后世辑本。孔融的事迹很多,可是最为大众熟知的,可能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孔融让梨”的道德伦理故事。
在建安前期征战频繁的扰攘乱世中,“建安七子”以或酣畅淋漓,或义正词严,或恣肆无极的笔锋,给这乱世,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文采。
建安七子的创作风格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
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玚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个人,他们是那个年代除曹氏父子三人(曹操、曹丕、曹植)外,文学成就最高的人,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与竹林七贤相比,建安七子显然要更务正业,成就更高些。
建安七子特指在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出现的七位文学家,他们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在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人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因为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所以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也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历史记载:建安七子是曹丕提出的,这出现他所著《典论论文》中,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建安七子个个都是非常厉害的文学家,曾有大量的文章留存于世,除了曹魏时期著名的曹家父子以外,在那个时候没有人能够比他们有才华。在文学上,其实建安七子成就是不分高低的,但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他写的诗歌非常有韵味,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小结:关于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看完全文,大家知道了吧,在汉建安年间,出现了很多杰出人物,但除曹氏父子外,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最为出名,他们被曹丕称为建安七子,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诗、赋、散文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文学奠基人。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当中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擅长写作,对诗、赋、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安七子的作品大都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建安七子
王粲(177-217),字仲宣,东汉末文学家,微山县两城人,少有才名。徐干(171-217),字伟长,山东潍坊市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阮瑀(约165-212),字元瑜,今河南开封人,章表书记出色。应玚(177-217),字德琏,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擅长作赋。
孔融(153-208),字文举,山东曲阜人,少有异才,勤奋好学,能诗善文。陈琳,字孔璋,江苏人。刘桢,字公干,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
|建安七子是谁、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