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虐霸王龙 孤独的怪物
如果说其他的恐龙在被制造之初,就已经存在自己在这个食物链中固有的位置,以及在与同伴的相处中,慢慢地找到自己在这个种群中的位置的话。那暴虐龙的“混血儿”身份,则在一开始就让它陷入了一种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
“我”不成其为我,如果没有一个“你”来指认的话。
可是,有谁能够指认这头孤独的龙呢?在训练基地的那四头迅猛龙,至少它们彼此之间可以指认,可是这头龙,连把唯一能够指认它的兄弟都给吃了。
暴虐龙
“孩子在妈妈的眼睛里看到自己”。如果说这些恐龙是“孩子”,而驯兽员是“妈妈”的话。那么,这四头迅猛龙在自己的“妈妈”欧文眼睛里面看到的,是对于它们作为一个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尊重与信任。以及,作为兄弟姐妹之间的既有竞争、又有协作的,在彼此的独立与依赖之间的平衡与调和。以及,在对活蹦乱跳的小猪的追杀中,同时也作为“父亲”的欧文,在对它们的奖与罚中,让它们学习什么是被允许的,而什么,又是被禁止的。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和暴虐龙的成长无关。按照欧文的说法:你们创造了它,把它关在笼子里养大,没有同伴,只有一台冰冷的机器。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这就是暴虐龙,一头孤零零的怪物:没有他人的镜映,搞不清楚自己是啥;没有抚育,不知道除了吃喝拉撒以外,还有爱与温暖;没有玩伴,不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别人的影响;没有奖惩,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样一头有着超乎寻常智力、又有着异乎寻常体力的暴虐龙,凭借它的智慧逃出禁锢它的牢笼之后,会大开杀戒了。
冲出
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类的动物性原始本能;科胡特则认为,攻击是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镜映后,自体瓦解的副产品;而在温尼科特的字典里,“攻击性”则等同于“活力”和“动力”,在“足够好”的养育环境中得到整合,而如果环境不够好,则以破坏的、反社会的方式呈现。
毫无疑问,以它的基因而言,暴虐龙天生的“攻击力”就是极强的,偏偏养育的环境又不够好,基本上就是一个无爱、无回应之地的绝境。所以最终,它内在的这股巨大的能量,就只能以极为粗糙、野蛮而血腥的方式呈现出来了。
相较之下,那四头迅猛龙,虽然也有着天生的杀戮本性,但是在欧文的驯养下,情感的力量还是战胜了动物性的本能。虽然和暴虐龙有着相似的基因,但是最终并没有听命于它去攻击欧文,而是保护欧文,并与暴虐龙搏杀。
而暴虐龙的杀而不食,我们又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对世界的探索”。
体型对比图
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嘴巴是其与世界建立连接的第一个途径,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口欲期”。最常见的是,不管抓到什么东西,孩子都会放到嘴里面去咬一咬,TA不是真的要吃,而只是通过嘴巴来接触和探索外面的世界。等到再大点,能爬能走了,TA可能会撕书、扔东西,这是TA了解事物的方式,也是在尝试着释放TA内在的动能,我们亦可称之为攻击性,看看自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并且在被父母或是肯定,或是喝斥的过程中,探索着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探索着自我与他人的边界。
这些事情,放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身上,没有什么伤害性。但如果是一头力大无比的恐龙,那就是个大问题了。
就像前文所说,暴虐龙在成长的过程中,该经历的抚育过程都没有经历,我们知道,“欠下的,总是要还的”。只是等到无人能敌时再来补偿缺失,那它探索的结果,就是“尸横遍野”了。
最终,还是22年前《侏罗纪公园》里的霸王龙重出江湖,在迅猛龙的帮助下,将暴虐龙击败,又随之被沧龙拖入水中,生死未卜!
背景设在“侏罗纪公园”故事发生的所在地纳布拉尔岛,时间推移到22年以后(也是两部电影的实际上映相隔年份)。此时的纳布拉尔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恐龙主题的公园和度假胜地,故事的两个小主人公扎克和格雷兄弟的姨妈克莱尔负责公园的运营。为了满足游客不断求新猎奇的心理,以及投资人对持续增长的利润的追求,研究团队不再满足单纯地复制恐龙,而是尝试着制造出原本并不存在的物种。于是,暴虐龙登上舞台。
|暴虐霸王龙、孤独的怪物
孤独的怪物 恐龙 暴虐霸王龙 欧文 迅猛龙 霸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