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寺和庙有什么区分
“寺”最初是指国家的某种部门,比如“鸿胪寺”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外交部;又比如“大理寺”,好像相当于现代国家检察院和国家纪委的结合体。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到了汉明帝时期,从印度来了几个传播佛教的信徒,自称是印度的国师。汉明帝心想,既然是他们国师级别的,应该在让他们在我国也受到同样的待遇。于是为了让他们留在我国,就给他们特意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部门,叫“白马寺”。功能是传播佛法思想,进行著作翻译,组织佛教活动等。于是洛阳白马寺就成了中国第一个佛寺。后来建立的佛寺,都取白马寺的“寺”这个字,表面其佛教身份。逐渐“寺”这个字的主要意思,从国家机关变成了一种佛教的活动场所。
“庙”的话本来是指“皇帝的权威,通过祭天的仪式,得到了上天认可”。所以自古皇帝都有“庙号”。逐渐人们用“庙”这个字形容国家建立的用于“祭天”,“祭地”,“祭神”的建筑物。后来又引申为对祭拜各种“地区性神鬼灵”的建筑物的称呼,比如“城隍庙”,“龙王庙”,“土地庙”等。
寺和庙在古代是干什么的 在古代寺和庙是干什么的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比如古代的大理寺,主要的作用就执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
称为“寺”的机构还有: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光禄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机构)、太仆寺(掌管皇家车马仪仗的机构)。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这就称“寺”。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倍受历代王朝重视,认为佛教的思想有利于国家统治,并且对民众有教化作用,因此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而最开始的庙,它仅仅是人们所供奉的雕像而已,比如孔子庙老子庙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所敬拜的对象,到了西汉的时候,佛教的信仰传到了中国,并且当时的皇帝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化,于是便学习的起来,之后建起了给佛家居住的地方,从那以后开始发扬起了佛学,之后经过了不断的演变这种地方也被人们称为“寺”,就这样变成了佛家专门居住的场所。
总的来说,这两个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只不过他们所信奉的人并不一样“寺”所信仰的都是那些西方的佛,比如观世音菩萨,释迦摩尼等等,而“庙”信仰的则是,中国数千年以来一直所推崇的对象还有那些中国的神仙。
庵和寺与庙的区别 寺和庙和庵的区别是什么
功能上的区别:寺是古代官署的名称,庙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庵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大小上的区别:“寺”与“庙”的规格要大于“庵”。宗教背景上的区别:“寺”和“庵”与佛教的关系更加密切,“庙”与道教更加紧密。时间上的区别:“庙”的出现时间最早,“庵”的出现时间最晚。
寺原本是政府机构,例如:鸿胪寺主掌外宾和朝会礼节、大理寺主掌刑狱,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庙在古代本是供奉祖宗的地方,比如皇家的太庙或者宗族的祠堂。
不对外开放的小寺院则称之为庵,寺与庵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大雄宝殿,只有修建了大雄宝殿,才有资格称为寺,否则只能称为庵。
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古代寺和庙有什么区分
佛教 古代寺和庙有什么区分 在古代寺和庙是干什么的 寺和庙和庵的区别 寺和庙在古代是干什么的 庵和寺与庙的区别 弥勒菩萨 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