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世界军用口粮地图 谁才是战场美食的王者|

世界军用口粮地图 谁才是战场美食的王者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这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同样,作为人类历史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战争史来说,士兵有饭吃才能活下去,吃饱了肚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力,才能确保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在几千年前就被世界各国的军事家们所熟知!

世界军用口粮地图 谁才是战场美食的王者|

最早采用军用制式食品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军用食品的国家当属法国。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率领下横扫欧洲,四处征战。军队时常远离本土,战线绵长,给养供应成了大问题,很多从本土输送的食物还未抵达前线就已变质腐坏,让法国士兵们叫苦不迭。

为此,拿破仑命令法军迅速成立一个以法国著名物理学及化学家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为首的“军用食品研究委员会”,带领当时法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专门研究军用食品的保存问题,同时也为法军制定标准化的军用食品研发体系。到了19世纪中叶,法国军队已经开始正式配发和使用制式的军用食品,开创了世界军用食品的先河。

世界上最早的军用罐头

随着法国军用食品研究委员会的成立,让法国军队在制式化军用食品研究方面获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但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真正解决军队食物的保存,依然还是个问题。拿破仑政府决定不惜重金,以12000法郎的巨资作为奖励向全国征求一种长期贮存食品的方法。

这笔巨资着实触动了人们的心思,很多人为了得奖,纷纷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其中就有一个名叫尼古拉·阿佩尔(Nicolas Appert)的法国人,他曾在酸菜厂、酒厂、糖果店和饭馆当过工人,后来成为一名厨师兼糖果制作商。他在长期工作中发现,密封在玻璃容器里的食品如果经过适当加热,便不易变质,从中大受启发。于是,阿佩尔响应政府的悬赏,开始对食品保藏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

尼古拉·阿佩尔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他先将食品处理好,装入广口瓶内,全部置于沸水锅中,加热30—60分钟,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或用蜡封死。这种办法可以较长时间保藏食品而不腐烂变质。经过不断的实验,终于在1804年获得成功,并且还建立了一个工厂专门生产密封食品。这也成了现代罐头的最早雏形。1809年,阿佩尔得到法国政府的奖励,次年的1810年就开始配发法国军队使用了

虽然,阿佩尔的发明获得了成功而且还得到了拿破仑的奖励,但由于“阿佩尔”罐头主要是以玻璃容器承载,所以不太便于军队行军携带。于是,在阿佩尔的玻璃罐头问世后不久,英国人彼得·杜兰特(Peter Durant)研制成功了马口铁皮罐头,并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权。这就解决了长途运输和携带的问题。同时,在1813年开始大量配发给英国士兵作为主要的单兵口粮。

木版画,描绘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人制作罐头的情形。法国人尼古拉·阿佩尔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罐头工厂,以封闭的瓶子保存各类食物,成为现代罐头的最早雏形。

186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开发表论文,阐明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致,同时又创立了以加热杀菌为主要方法的“巴氏消毒法”。这样就让当时世界各国的罐头工厂都开始采用蒸气杀菌技术,让罐头食品真正达到了绝对无菌的标准。

自此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用罐头开始大规模登上历史舞台,一直沿用至今。

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军用罐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一种名扬四海、众人皆知的军用罐头产品,它不仅传播广泛,而且在当时物资极其匮乏的条件下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便是让美国大兵既爱又恨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

斯帕姆(SPAM)是英语“猪肩肉加火腿”(Shoulder of Pork And Ham)的缩写,它是由美国荷美尔公司出品的一种商业罐头产品。

1891年,一位名叫乔治·荷美尔(George Hormel)的肉类食品商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市创办了一家肉类食品加工厂,专门出售整猪、牛肉、火腿及香肠制品。1929年他的儿子杰伊·荷美尔(JayHormel)接管了这家公司,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美国荷美尔食品公司。

由于当时美国陷入经济大萧条,许多家庭买不起新鲜肉食。刚刚接管荷美尔公司的杰伊决定推出一种廉价的罐头肉制品,命名为“荷美尔五香火腿”(Hormel Spiced Ham)。它的主要原料是被当时美国人认为“下脚料”的猪肩肉,加上水、盐、胡椒、糖、亚硝酸钠(这里的亚硝酸钠不仅用来防腐,还可给食材带来粉红色诱人的外观)等配料。

美军对收到补给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一脸嫌弃,至少有100 万以上的美国大兵曾对着手里的“斯帕姆”罐头抱怨:“这鬼东西准是走后门混进口粮里来的!”

总的来说,这种午餐肉对健康没有什么帮助,长期食用还可能导致发胖和胆固醇偏高。更重要的是,除了淀粉、盐和香料味之外,实在很难从它里面尝出“肉”的味道。这对于习惯了吃牛肉、鸡肉、土豆、冰淇淋以及“妈妈亲手做的苹果派”这些所谓的“plain American food”(普通美式食物)长大的美国少爷兵们来说,简直是十恶不赦的罪过!

1944 年,吃午餐肉的美国士兵。二战中,美国军队的后勤部门和承包商研发出60 多种肉罐头,烹调口味也多种多样,但是送到前线士兵手里的,却几乎是清一色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美国大兵对它是既爱又恨。个头最小,能量最大的军用口粮

压缩饼干是一种最为传统的单兵野战食品,它在我国正确叫法应该是“军用压缩干粮”,而“压缩饼干”只是我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或者说是国外“应急口粮”“压缩干粮”等等的统称。因为它是用膨化粉制成。具有体积小、热量高、遇水膨胀软化等特点。由于膨化时经高温高压灭菌杀毒,能够长期保管且方便运输。采用塑料包装既卫生又方便,极其适合军队远途征战及固守阵地时食用。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各国军队的宠儿,也是军用食品中干粮类的代表。

最早的饼干实物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古墓中就有发现,但现代饼干产业的发展则是从19 世纪因拥有发达航海技术而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开始的。图为1915 年,英军品尝在亚历山大港登陆当天供应给部队的“军用压缩干粮”

最早的饼干实物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古墓中就有发现,但现代饼干产业的发展则是从19 世纪因拥有发达航海技术而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开始的。图为1915 年,英军品尝在亚历山大港登陆当天供应给部队的“军用压缩干粮”

故事要从150多年前说起,当时有一艘英国帆船在航行到北大西洋东北部法国西海岸附近的比斯开湾时,忽然天空狂风大作,帆船迷失了方向,还被礁石撞了个大窟窿,大量的海水灌进了帆船,在船员们奋力抢修后,才阻止了帆船的下沉,但仍然还是搁浅在比斯开湾一座海岛附近。这座岛上没有可以拿来充饥的东西,船员们饥渴难耐。这时,一个船员突然想到,帆船里还有面粉、砂糖和奶油。于是,船员们又划着小舢板来到了帆船上,把被海水浸湿的面粉、砂糖和奶油运上了小岛。然后,他们就用面粉拌着砂糖和奶油,捏成一个个小面团,再放到火上烤熟了吃。没过几天,这群被困的船员们遇到经过此地的本国商船,被救回国。

为了纪念这次有惊无险的海难,他们用同样的方法烤了许多小饼分给朋友,甚至只要是经过的路人都会让他们尝尝,一起分享劫后余生的喜悦,而大家品尝后都十分爱吃,并询问这小饼的名字,船员们就随口说“比斯开”。于是,这个以“比斯开”名称命名的小饼干就广泛流传开来了。

为什么说军用压缩饼干是军用食品中个头最小能量最大的呢?

那是因为军用版的压缩饼干是用小麦、膨化粉、核桃、芝麻、花生油、食盐以及糖等各种高能量、高营养的原料制成。别看平时小小的一块压缩饼干,却可以提供相当高的能量。大约每100克的压缩饼干中含有水分5.4克,热量457千卡,蛋白质7.9克、脂肪17.8克、碳水化合物67.6克、膳食纤维1.2克,此外还含多种维生素及磷、钾、钠、镁、铁、锌、铜、锰、碘等微量元素。

90压缩干粮,由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1990 年开始研究,1992 年8 月完成定型,特点是热量密度高,饱腹感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压缩饼干这个各国军用口粮曾经的王者,已经慢慢从欧美国家的军队单兵口粮菜单中消失,逐渐变成民间应急保障食品,所以为了考虑食用者年龄分布的广泛,其口感和食用方式都进行了改进,而且泡水后很快可以变成均匀的稀粥,更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人群食用。

战场上最“温暖”的食物

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对军队后勤装备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供给士兵野外生存的单兵口粮也在不断改进,一直以来吃饱与吃好不可兼得的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以前想在没有火源的情况下,吃到热饭简直是一种天方夜谭式的奢望。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奢望已变为现实——那就是当今很多国家军队都在使用的“军用自热食品”,或称“单兵自热食品”。

单兵自热食品是一种无须热食加工设备、炉具和燃料,即可自动加热的野战食品,它具有食品口味好,加热时间短、品质高等特点,主要供部队在野战条件下食用,热量可满足中等军事劳动强度的需要,而且其口感更接近我们和平年代日常生活的味道。这种好东西可是要归功于现代自加热技术的诞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经历了漫长的革命战争和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后,深刻地认识到军队野战食品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努力研发自己的军用口粮产业,但由于改革开放前国家实力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始终没有太过突出的进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中国的军用口粮产业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让我国的军用口粮有了与世界顶级军事强国比肩的机会,而且在自加热军用食品方面也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军就开始了针对自热食品的研发工作,至今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食品自加热技术,并形成了一套有别于西方国家自热技术的全新方法。

单兵自热食品无须热食加工设备、炉具和燃料,即可自动加热,主要供部队在野战条件下食用,热量可满足中等军事劳动强度的需要。中国是美食大国,图中09 单兵自热食品为羊肉抓饭,13 单兵自热食品包含两份主食,一般人完全可以吃两顿。

我军的新一代自热系列野战食品可以保证作战部队不受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吃上可口的热食,并且不但有专门的自热米饭,还订制了多种不同口味的菜谱,从而真正实现了我军野战饮食热食化、全天候的保障,达到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部队士气和战斗力的目的,使我军的野战饮食热食化保障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世界上最爱“研究吃”的军队

虽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军队基本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军用口粮装备,讲究吃的国家也不胜枚举,但真的花大力气,不惜血本研究吃的国家可能要数美国了。

1775年美国人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中拟定了一个军用口粮标准,以条文的形式规定了每名士兵每天可以得到食物配给的定量,其中包括牛肉453克,或猪肉340克,或腌鱼453克、牛奶473毫升、“云杉”啤酒或苹果酒946毫升、豌豆或菜豆1419毫升(每周1次)、大米或玉米236毫升(每周1次);集体配给口粮(100人分量)包括糖蜜(制糖产生的副产品,独立战争中最主要的调味品之一)34升(每周1次)、液体肥皂8.95千克或固体肥皂2.98千克(每周1次)、蜡烛1.12千克等。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依旧沿用着独立战争时期制定的这套标准,而对于军需部门来说,鲜肉和新鲜面包无疑要比咸肉和成袋的饼干搞起来费劲。所以为了节省开支,士兵们也只好忍受咸肉和饼干了。相比北军,由于美国南部是农业区,南方军的玉米饼味道要好不少,这可要归功于其中添加的牛奶了。

此外,就是咸肉,它可是当时最臭名昭著的食物了,美国士兵曾抱怨说:“它们准是在创世纪时就腌上了”,很多咸腌肉甚至储存了几十年还在给士兵吃,在“美西战争”时期就出现过陆军牛肉丑闻事件。于是,美国陆军在1901年终于开始下决心想要制定一种全新的口粮系统制度,将现行的口粮分为五大类,即:驻防军口粮、野战口粮、行军口粮、海运口粮、紧急口粮。但是在美国国会和陆军部眼中,单兵口粮只要满足行军和作战的体力需要就行了,至于什么口感之类的问题就不必考虑了。

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军用口粮的革命开始了。前往欧洲前线的陆军被计划配发了三种口粮,即:储备口粮、一线口粮和应急口

1936年,美国军方在军需部之下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口粮综合管理机构,名为“市场中心系统”(MarketCenter Sysetem),英文简称MCS。不惜血本来研发和制定美军军用口粮的标准化规范。这虽比世界上最早设立同样职能部门的法国足足晚了200多年,但却创造了至今影响世界、覆盖全球的军用口粮标准。

经过几年的不懈研究后,MCS终于为美国军队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战地军粮分类体系,即:A型军粮为新鲜食材,只适合在自己的后方营地厨房里做着吃;B型军粮则是半成品罐装食物,还算比较新鲜的那种,一般是配发给较为突前的侦察或前锋部队食用,为此还要安排几个会做饭的炊事兵;C型军粮为全熟的罐头食品,专门提供给那些野战的一线部队,开罐即食。一份C型军粮就是一个士兵一天的口粮,重约3公斤,包括3个M罐头、3个B罐头和1个小附件包,由一个硬纸箱包装好。

M罐头有多种主菜可供选择:午餐肉、火腿蛋、奶酪通心粉、土豆炖牛肉、煮香肠豌豆、熏肉配鹰嘴豆、鸡肉烩菠菜;B罐头也有多种干粮:压缩饼干、混合麦片、糖衣花生仁和葡萄干、速溶咖啡、奶精和方糖、奶酪和果酱、速溶柠檬粉、可可饮料粉和水果糖;附件包里面有香烟、净化水药片、火柴、卫生纸、口香糖和开罐起子等。

除此之外,美军还大量配发一种D型军粮,它的内容只有一种,那就是巧克力。这在当时物资极其匮乏的欧洲大陆,巧克力可是最受当地人欢迎的食品了。


|世界军用口粮地图、谁才是战场美食的王者

   

世界军用口粮地图 谁才是战场美食的王者|
  • 罐头真空是怎么产生的|
  • 罐头真空是怎么产生的| | 罐头真空是怎么产生的| ...

    世界军用口粮地图 谁才是战场美食的王者|
  • 午餐肉罐头怎么打开|
  • 午餐肉罐头怎么打开| | 午餐肉罐头怎么打开| ...

    世界军用口粮地图 谁才是战场美食的王者|
  • 黄桃罐头能保存多久|
  • 黄桃罐头能保存多久| | 黄桃罐头能保存多久|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