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几种说法如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源于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深知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

端午节的真正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真正来历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吃粽子

一说是百姓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另一说是,人们用箬叶把米饭裹起来,然后外面缠上红丝线,再投到水中,让蛟龙鱼虾以为是菱角而不去吃。

赛龙舟: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分工:桨手 、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坐在船头上,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鼓手、锣手: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吃“十二红”:

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端午节由来的故事 端午节由来

最广为流传的就是纪念屈原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形成了端午节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由来的故事

纪念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在公元前340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悲愤的投入汨罗江。老百姓没捞起屈原的尸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端午的时候会把粽子扔到水里的习俗。

二:纪念伍子胥

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也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他投奔吴国,屡立战功,却被谗言陷害,含冤自刎而死。吴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江中。人们把端午节亦称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纪念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遮天投江自杀。没想到,五天后曹娥抱出父亲尸体浮出水面,世人惊奇。之后曹娥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舜江被改为曹娥江,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还有著名的《曹娥碑》一文作为佐证,五月初五就变成纪念曹娥的节日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 端午节喝黄酒的由来|
  • 端午节喝黄酒的由来| | 端午节喝黄酒的由来|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 端午节的真正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 端午节的真正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 端午节的真正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