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除掉燃料。灭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即火三角:可燃物、燃点、助燃物)通过阻止火三角的完备,阻止燃烧的发生或燃烧继续进行的方法。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

灭火形式:

覆盖:通过消防砂、沾水的棉被等工具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灭火的方法;

隔离:对于已经控制不了的火势,可采取隔离附近的可燃物使火势得以控制;常见于森林灭火;

降温:常见的方法用水浇灭火,消防队经常使用高压水枪喷浇火焰以控制火势;也可用灭火器如泡沫灭火器等工具灭火。

釜底抽薪用了什么灭火原理

清除可燃物。

火燃烧的条件有三个:一是有燃烧的原料,二是有助燃的氧气,三是有可达到燃烧的温度。

灭火的原理有:一是降低温度,二是隔绝氧气,三是清除可燃物。

釜底抽薪的意思是,从锅底下抽去熊熊燃烧的柴火,才能使水停止沸腾。利用的正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釜底抽薪的来历: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

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

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灭火毯的灭火原理

灭火毯盖在燃烧的物品上使燃烧无法得到氧气而熄灭覆盖火源、阻隔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

主要使用场所:灭火毯主要用于企业、商场、船舶、汽车、民用建筑物等场合的一种简便的初始灭火工具。特别适用于家庭和饭店的厨房、宾馆、娱乐场所、加油站等一些容易着火的场所。防止火势蔓延以及防护逃生用。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
  • 泡沫灭火原理|
  • 泡沫灭火原理| | 泡沫灭火原理| ...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
  • 灭火毯的灭火原理|
  • 灭火毯的灭火原理| | 灭火毯的灭火原理| ...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
  • 灭火毯的作用有哪些|
  • 灭火毯的作用有哪些| | 灭火毯的作用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