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 未必能成为人上人
从小就被父母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概念,也从未怀疑,一直把它当做优良传统在执行,这个传统陪我走过了很多岁月,可时至今日王新辉想说:“吃得苦中苦,未必能成为人上人”。
为什么会这样说?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就都知道了,我们的父辈,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吃苦耐劳贯穿一生,可最后他们成为人上人了吗?
农民工,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等,哪一个不比我们吃苦耐劳,他们成为人上人了吗?
王新辉这样讲并不是鄙视谁,或者是说吃苦不好,吃苦作为一种优秀品质应该持续发扬,一生坚持。可能吃苦和会吃苦是两种概念,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柴静在《看见》里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
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王新辉说:“能吃苦不见得能让你成为人上人,但会吃苦一定会让你脱颖而出”
那到底什么是“会吃苦”呢?
你也许会说,吃苦不就是受穷或者受累吗。你这样理解也没有错,但是请注意,那是在物资匮乏、什么都短缺的时代,现在的概念是:吃苦的本质已经变了,变成了长时间为了一件事情聚焦的能力。
这个吃苦也许意味着我们必要的时候要放弃娱乐生活,放弃那些无谓的社交,放弃一些消费,甚至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忍受不被理解和孤独。
说白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吃苦,它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
吃苦有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吃过苦】,表明曾经承受过这个过程而已;但自己的承受力并不因为吃过苦就变强;就像王新辉的学生时代,因为家里穷,缺衣少食,有时候不得不忍受饥饿和寒冷。
第二个层面:【能吃苦】,表明承受这个过程的单位时间较长,并且承受力会越来越强;
这个阶段就像王新辉参加工作,在企业做销售的那个阶段,从刚开始的不敢和人说话,一说话就脸红,心跳加速,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无论见谁,和谁谈,无需准备,随时开始;
从开始害怕出差,不敢出差,晚上睡觉都睁着一只耳朵,还要用宾馆的椅子把房门顶上,到后来无论去哪里,不管有多远,拎包就走。
第三个层面:【会吃苦】,表明不仅有了承受能力而且懂得挑选对自己日后有用的苦去吃不是盲目坚持吃苦;
这个阶段就像当下的王新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清晰了自己的方向,虽然有些地方自己还不懂,不会,但是没关系,按需学习就可以了,不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
有时候学习学的头昏脑涨,直接短路,也曾经为搞通一个东西几天不下楼,可内心是充实的,开心的,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坚持就一定能达到我想要的那个结果。
第四个层面:【不吃苦】,表明在有目的的吃苦后已经足够把握自己的状态和发展方向。这个阶段就是王新辉未来要达到的状态。
这个世界,不管你是谁,贫穷还是富有,只要是人就避免不了吃苦,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身份,每种生活都有不同的苦头等着你去吃,你是逃不掉的。
越是怕吃苦的人,暂时好象聪明躲避了苦头,但最终受苦的一定还是自己,而且真正的苦头来临时,一样没有应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培养能吃苦的能力是一个基本要求,就算没有定位没有方向,你也必须把他当首要能力去培养。
选择有目标的【去吃苦】,有了【能吃苦】的能力,再逐步锻炼自己【会吃苦】的技能,最后就能达到【不吃苦】的境界。
虽然很绕口,但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你就真的有收获了。
你做好“怎样吃苦”的准备了吗?
如果你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评论。
|吃得苦中苦、未必能成为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 未必能成为人上人 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