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农业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脉相承。从创新理念来看。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创新创造基础之上的效率的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结构优化以及要素升级,其核心是创新。创新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其中,制度创新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要素效率提高的根本途径,对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供给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从工业化规模化思维转向创新基础之上的精细化智能化思维,把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要素效率提高上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意思
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从提高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制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满足大众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的配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思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制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满足群众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的配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是什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
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农业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
供给侧农业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思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国内宏观 宏观经济 经济 经济学 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