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决战兵器 五式中战车
日本装甲部队的发展是由于其战争能力和决策层对战争形式把握不当而造成的。
“本土决战兵器”,研制大纲中要求,首先要增强火炮威力,其次要强化装甲,随之而来的必然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研制的代号为“奇利”。五式坦克最初的计划用来支援步兵,突破拥有坚固防御的敌方阵地。后因对反坦克能力的重视,将五式变成了以反坦克为主要任务的决战兵器。
研制从1942年开始,1943年9月,“奇利”的1号和2号计划被提出,被美军缴获的“奇利”样车是2号计划的产物。1945年3月完成首辆样车的车体和炮塔,但还没进行最后的安装。此项目很快因为人力短缺与资源不足而被弃置,改将资源集中于较实际的四式中战车。
战争结束后,五式的车体被送往美国进行研究,之后下落不明。
被美军所缴获、尚未完成的五式战车样车火力
主炮为试制五式75毫米战车炮长管型弹药基数 100发。采箱式炮塔结构扩大炮塔空间,原计划安装弹链式自动装弹机。1944年,弹链式自动装弹机被取消,改用单盘式自动装弹机,这仍然可以为其提供更快的射速。主炮1000m处击穿75mm厚的目标,预期的1000m穿深是80mm,俯仰角-6.5°一+20°。
使用单盘式自动装弹机进行测试
车体前部装有一门37毫米炮,备弹量为102发。车体机枪和炮塔并列机枪都是九七式7.7毫米机枪。
装甲
车体采用了箱式结构,车体前下部35毫米/65度,,前上为50毫米/13度,前上面为20毫米/80度,战斗室前部为75毫米/10度,前侧面为50毫米/10度,侧面下部为35毫米/ 0度,上部35毫米/13度,车体后下部为20毫米/40度,后上部35毫米/0度,车体顶部20毫米,车体底部12毫米。
炮塔采用焊接式,炮塔正面厚75毫米/15度,前侧50毫米/10度,侧面35毫米/13度,后面50毫米/10度,顶部为20毫米。
机动
发动机为川崎九八式Ha-9II乙引擎,空中标准最大出力800匹马力,在坦克实际出力仅有550匹马力。每边使用4组水平弹簧悬挂系统,每侧有8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采用600毫米宽的履带,最大速度为40千米/小时。
|本土决战兵器、五式中战车
五式中战车 兵器 本土决战兵器 武器 武器装备 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