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食肉恐龙:侏罗猎龙
侏罗猎龙是一种小型的两足食肉恐龙,和中华龙鸟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但是是否存在羽毛还有争议,它的体长只有75厘米,诞生于1亿5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第一批化石是在德国的侏罗山脉发现的,其中包含了非常完整的躯干骨骼和颅骨,唯独缺乏尾骨。
据侏罗猎龙的化石研究和观察可以得知它拥有着类似普通恐龙的鳞甲,并没有看出一丝丝羽毛的痕迹,不过即使是这样,古生物学家马克诺瑞尔还是观察出一些尾巴的鳞片存在生长出羽毛的可能,再加上这具化石是侏罗猎龙的幼年体,所以也不能排除它之后可能会生长出羽毛。
当然也有科学家提出侏罗猎龙可能是和其他的局部带有羽毛的鸟类一样,最终演化出了没有羽毛的特征。或者也可能是类似某些季节性脱毛的动物一样,可能正好在死亡的时候处于脱毛期,所以最终才将其归于美颌龙科,认为它和中华龙鸟是近亲,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可能属于手盗手龙类,不过在尾椎的人字骨附近,科学家还曾经发现过胶状纤维。
侏罗猎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德国的侏罗山脉发掘的,其中包含了上颌骨前端的4颗牙齿,牙齿的后侧三分之一处是锯齿状的,而且牙齿间没有明显的齿缝,和其他的兽脚类恐龙相比,侏罗猎龙的上颌牙齿格外稀少,只有8颗左右,它的大腿骨非常的短,手掌指爪比较窄,尾椎的中间关节处呈现弓状。
根据2011年的时候,有专家曾经比较过鸟类、爬行类以及恐龙等的巩膜环,最终甚至还判断出侏罗猎龙能够适应夜间的环境,夜视能力非常好,所以它很可能是一种夜行动物。
小型食肉恐龙:膝龙
膝龙是一种角鼻龙下目的恐龙,诞生于1亿2千万年前的白垩纪,被推测可能与食肉牛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属于食肉恐龙之一,体长可达9.8英尺,也就是3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脊椎骨比其他的恐龙要更长,而腓骨上则长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凸起,附属于髂腓肌之上,所以才因此得名膝龙。
膝龙又被称为膝盖蜥蜴,因为它的腓骨上端是凹陷的,下面则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凸起。而且更加奇特的是,它的腱鞘处基本上都是向前猛烈的延伸,且大力的向上弯曲,看起来就像是随时都蹬着地一样,其次就是它的脊椎骨是很长的,所以骨盆的骨骼都集中在一起,所以上半身会显得非常长。
膝龙的体型是存在争议的,最初的时候人们认为它可能是3.16米,并且根据化石中的大腿骨骼来进行判断,计算出了体重可能在129.6公斤,而之后则被认为它的体长可能能够达到3.6米,但是体重则减少到了35公斤左右,从而也成为了体型最小的阿贝力龙科恐龙,和曾经的第三大阿贝力龙科恐龙-新爆诞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膝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1984-1986年的法国发现的,其中包含了7块脊椎骨、一块髋骨、一块骶骨,当然还有一些股骨、胫骨以及腓骨等,还算是比较完整,最终在1995年的时候由Hugues Accarie等人对其进行了命名,而这一名称就源自拉丁文中的膝关节一词,其实也就是指它的小腿骨上的神经凸。
最初膝龙是被归类于角鼻龙下目恐龙,但是在随着研究发现的越来越深入,专家们越来越确定膝龙可能是这一目下的阿贝力龙科恐龙的一种,就像是轻巧龙一样。
小型食肉恐龙:气龙
气龙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它属于巨齿龙科,体长只有4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颅骨比较庞大但却轻盈,并且有着极为尖锐的牙齿,每一颗牙齿上都带有锯齿,而前肢上的利爪也可以有力的撕裂猎物,所以它很可能在大山铺地区是很强劲的掠食者之一。
气龙作为侏罗纪中期非常活跃的掠食者来说,它优秀的身体构造几乎都是为了捕猎而生,首先庞大的嘴巴中带有匕首般的牙齿,几乎全部都是内勾的,脖子很短,但是尾巴很长,后肢粗壮有力,能够保证它在奔跑的时候速度较快,并且它的前肢虽然退化的比较瘦弱,但是还是上面的三根指爪还是非常有力,至少指爪穿透猎物皮肤的能力是很强的。
气龙带有很典型的巨齿龙类特征,牙齿普遍比较扁平,但是几乎都是向内弯曲的,而且每一颗牙齿的前端和后端几乎都布满了锯齿,可以轻易的将猎物的肉撕裂和磨碎,甚至是大型食草恐龙坚硬的外皮也不在话下,就像是始鲨齿龙一样。
气龙由于身材不算高大,所以它在狩猎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跳起后再一口咬住猎物的脖子,就像现代的狮子一样,大多是趁着猎物放松的时候,偷偷的接近并且一击致命,因此它才能在侏罗纪中期成为一方霸主,也成为了植食性恐龙的最大噩梦之一。
气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四川地区发现的,四川众所周知就是中国的恐龙之乡,所以在这里发现恐龙化石并不奇怪,不过据说气龙的名字和发掘的过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当初是在1979年,由一支考察队寻找天然气的时候才意外发现了气龙的化石,所以便将其取名为气龙。
|小型食肉恐龙:侏罗猎龙
小型食肉恐龙:侏罗猎龙 小型食肉恐龙:气龙 小型食肉恐龙: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