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怎么领
高校毕业生应持身份证等有效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
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高校毕业生领取失业补助金的申请,审核确认领取资格,核定失业补助金,负责发放失业补助金和调查统计、咨询服务等工作。
透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情况
大学生就业情况 透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预测,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834万人,比去年增加14万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进入10月,企业校园宣讲会、各地招聘会相继拉开帷幕,笔者走访招聘会现场后发现,准毕业生们求职过程中存在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而学成归国的海归求职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
抱着简历盲目“撞大运”
“我学音乐专业的,有什么适合我的岗位吗?”在前不久举办的一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笔者见到了这样的景象:一位准毕业生抱着一摞自己的简历,一个展位一个展位地向招聘人员询问,即使看到与音乐专业不搭边的单位,也要递上一份。
据笔者观察,这并非偶然现象。很多高校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涯规划,找工作时非常迷茫。他们不清楚自己应该进入哪些行业、从事什么岗位,也不确定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做什么,大海捞针一样地撒简历,结果收效甚微。事实上,一些高校毕业生当初考大学时抱有“先考上有个学历再说”的观念,至于所学专业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或者说是否适合自己,都没有考虑周全,导致就业时不知所措。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19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显示:今年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行业的定位意识普遍较弱,仅有36%明确了行业方向,超过六成的人处于行业选择摸索期,没有期望行业或频繁更改期望行业。
一些高校学生反映,找工作不难,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却不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方向。业内人士认为,当工作与个人追求不符,就业后会遇到满意度低、频繁跳槽等问题,影响就业稳定性。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实践、缺少对行业真实情况和岗位工作内容的了解,常常会导致学生“入错行”。
海归就业存在时间劣势
在高校毕业生中,在国外留学、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的海归大学生越来越多,笔者发现:他们在就业时间上处于劣势。
10月20日,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留学英才招聘会在北京举行。上午10时30分,排队等候入场的海归留学生已有几百人,有的人还一脸倦容地拉着行李箱。因为人太多,主办方不得不增设了一个入口。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信息,此次共有152家企事业单位和机构参展,提供岗位超过1500个,吸引了2500余名留学回国人员现场求职。大部分职位为校园招聘岗位,工作机会主要集中在北京,还有企业提供驻海外岗位。
除学生外,招聘会上还有不少留学生家长。他们帮着儿女一家一家投简历、索要招聘宣传册。一位家长告诉笔者,他的儿子正在国外读书,明年毕业,他是来打前站的,“现在海归找工作竞争也这么激烈……”这位家长感叹。
据了解,海归毕业生回国求职最大的劣势是时间问题。由于在外学习期间参加招聘和面试不便,很多留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参加国内针对应届毕业生举办的秋季招聘和春季招聘,所以,相当一部分海归毕业生是在毕业后1至6个月开始找工作的。这样,他们会面临着校招岗位已被国内毕业生“瓜分”完毕的尴尬局面,如果转投社会招聘,又缺乏工作经验难以被录取。
新一线城市对本科生吸引力增强
近年来,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和压力日益增大,成都、西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则频频提供户口、优惠购房、面试补贴等政策,一些高校本科毕业生开始“转投”新一线城市。
在一场招聘会上,大学生小李说,他只是来北京的招聘会“长长见识”,对山东济南、河南郑州和江苏淮安等地的用人单位更感兴趣。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5%下降到了2018届的21%,而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2%上升到了2018届的26%。新一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出现增强趋势。
一批曾经将“北上广深”当作期望就业地的本科生,呈现逃离趋势。刚毕业时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三年内离开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1届的18%上升到了2015届的24%。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刘先生,两年前争取到前往西安分公司的机会,顺利落户西安,现在正准备买房。提及离开北京的原因,他表示,大城市确实给予了自己很多机会,但在生活舒适度方面,还是新一线城市更让他感到满意。
为就业铺路选择考研
明天,2021年研究生考试报名将截止,教育部门预计这次考研报名人数将超过290万。考研原因有多种,其中,很多大学生是为将来能找到理想工作而考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对学历的要求正在提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可进可退,毕业后若想继续深造,可以选择读博;毕业后若想就业,职位选择范围会高于本科生。基于这种想法,近年来本科生考研比例直线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支考研大军中,选择在国内读研的学生数量也呈上升趋势。麦可思研究院新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为14.7%,较2017届高0.6个百分点,较2016届高1.3个百分点。在学生读研的高校中,“双一流”院校比例为29.4%,非“双一流”院校比例为11.7%。
学生选择国内读研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在选择读研院校时,他们最关注“所学专业的声誉”和“学校的牌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届国内读研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7%的人转换了专业。从学科门类来看,2018届管理学类本科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经济学类。
相关新闻
三成海归认为求职难
启德教育、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联合发布《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结果显示:31.7%的海归觉得找工作有难度。其中,“觉得有些难”的占26.5%,“觉得非常难”的占5.2%。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约为51.9万人。今年,这个数字还会上涨。调查报告认为,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前景好等因素,是促使海归回国就业的重要原因;家人、朋友都在国内,也是海归选择回国就业的原因之一。
不过,海归的就业之路并非都一帆风顺。有着波士顿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布朗大学公共事务硕士履历的王先生,从美国学成归国后,经过了几十次的求职磨砺,最终入职国内一家金融公司。提及回国找工作的经历,他用“很难”来形容,“每家公司都需要进行面试、笔试,而且是好几轮,公司还要进行实习期的考察,太不容易了。”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海归找工作的难度与就业行业、个人对工作的期待水平、个人的能力息息相关,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到每个人,需要合理规划,提前了解国内雇主的招聘方式,做到知己知彼,才能顺利求职。
他山之石
美国高校为毕业生设私人咨询团
为了给高校毕业生打造个性化求职服务体验,美国韦尔斯利学院成立了就业教育部。新生一入学就会由就业教育部指派一位就业导师,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价值、优势和兴趣,完成在职业方面的探索,为“毕业以后做什么职业”这样的问题寻找答案。
就业导师是学生“个人咨询团”中的第一名成员,学生可以将未来学习过程中涉及领域的教授、校友都拉入个人咨询团。该校学生凯特琳坎贝尔的专业是乡村研究,未来,她希望回家乡就业。然而,想找到和她的需求、专业匹配的工作并不容易。在就业教育部的帮助下,她的个人咨询团中加入了多位来自同一地区的校友,还有两名教授,就她是否需要申请研究生项目、回家乡可以做哪些工作提供了很多建议。
加拿大高校组织学生带薪实习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因带薪实习项目蜚声世界。该校带薪实习采用工作学期与学习学期轮换结合的形式。在学习学期,学生安心在学校上课,学习理论知识。工作学期则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工作时间,允许学生全职带薪在外工作一整个学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中。
滑铁卢大学特色的“职位矿井”包含丰富的实习岗位资源,是很多院校无法企及的。2016年至2017年,该校总共有21800多个实习岗位发布,雇主总数近7000家。实习岗位总计收到100万次以上的实习申请,开展了67500多场面试。
带薪实习对学生就业力的塑造效果有目共睹。数据显示,有带薪实习经验的滑铁卢大学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所学领域就业的比例为96%,相比该校所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高校平均比例高22个百分点。参与带薪实习的学生毕业两年后年薪在5万加元以上的学生比例为79%,比安大略省平均数字高40个百分点。帮学生攒工作经验、为就业提供帮助不是带薪实习的唯一目的,它还能帮助学生破解职业和行业选择迷茫,探索不同职位是否符合个人期待。
|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怎么领
大学生就业情况 透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怎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