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年龄
根据统计,古代的结婚年龄平均约在15岁左右。古代在对结婚的年龄方面有出台过相关的法律,每个朝代各有不同,男性在不同朝代一般被规定在15~20岁,女性在不同朝代一般被规定在13~17岁。
古代结婚年龄
在中国宋朝的相关记载中,有这么一句话“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意思是家中的女子到了适龄还没有出嫁是违法,家人要跟着一起坐牢。
在中国古代普遍比较早结婚主要是为了生育儿女繁衍后代,因为古时候环境恶劣,人的平均寿命低,为了保证劳动力和国家人口,提高生育率就成了人们比较迫切的目标。
古代女子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龄一般都在12岁到14岁,但是也存在个例。因为古代的女子身份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并且有一句话叫做女大当婚,所以说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听从父母的命令,在适当的时间就会嫁人,而且纵观历史,各个朝代都有礼法规定女子的成婚年龄。
按照现在科学的说法,人的发育成熟期一般在18岁左右,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基本上12岁到14岁之间女子初潮来临时就已经代表可以嫁为人妇了。
在很多的历史资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唐朝一直到清朝,女子的实际成婚的年龄往往比他们所规定的要早一些。比如说唐朝规定女子13岁以上即可成婚,但实际上因为要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特别是达官贵族家的女子,因为其中夹杂着很多利益关系,所以说他们一般很早就已经定下婚事。
法定结婚年龄
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男方:22周岁,女方:20周岁。
中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同时,由于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存在差异,规定在民族聚集区法定婚龄可适当降低。
法定婚龄,简称“婚龄”。是指法律所确认的准予结婚的最低年龄。基于婚姻关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的当事人才能从心理和身体上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能够承担婚姻的后果。从世界各国的立法看,绝大多数国家所规定的婚龄,男子在21岁至24岁之间,女子在18岁至22岁之间。
|古代结婚年龄
古代女子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古代结婚年龄 村寨 法定结婚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