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为什么要去取经
一是解决佛经里面的疑惑,二是当时东方的经文实在是很少,他需要看更多的经文,总的来说唐玄奘取经是对真理的追求,值得所有人敬佩,再加上唐代佛经很难懂,他想要帮助天下民众理解佛经。
在南北朝时先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到现在成为了今天所有人广泛的问题,佛教的发展到了一定关键时刻,唐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还有毅力去西天取经,这真的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
当时的唐朝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也不是太繁华,唐太宗组织举办了一次规模十分宏大的宗教活动,要想成功的举办则需要一个高僧来主持活动,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一个月的时间就在京城聚集了很多各地来参选的高僧,最后这位幸运之星就砸到了玄奘的头上。
唐太宗认为玄奘的根源好道行又高,根源好是因为玄奘的父亲曾经是一名有名的状元,后来还当上了大学士,再加上玄奘自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佛法,属于真心向佛,这个时候观音菩萨送来了两件宝物,一件是袈裟,一件事手杖,这两件宝贝一共七千两,被选中的唐玄奘当然要感谢皇帝之恩,也接受了两件宝物,于是他接受了使命,走向了取经的道路。
历史上的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唐僧上西天出自哪里
最早的长篇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因《西游记》而家喻户晓,但《西游记》毕竟是神魔哲理小说,要想了解历史上的唐僧,还得参阅两本书,一本是《大唐西域记》,另一本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其中《慈恩传》的作者是玄奘的弟子慧立与彦悰,二人常年陪侍在玄奘左右,对其生平事迹了解得最为详尽,所以《慈恩传》读起来不仅亲切,而且趣味横生。
全书共十卷,第一卷写了玄奘的家世、出家缘由以及西天取经的原因,一直写到他出关直达高昌的行程;第二卷到第五卷是一个单元,写玄奘游历中亚、到印度游学及最终回国的经历;第六卷至第十卷写他回国后翻译佛经的相关事迹,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书信资料。
《慈恩传》原本只有五卷,全是慧立法师写的,他把这五卷内容写好后,就藏在了佛塔地宫里,一直无人知晓。直到慧立法师即将圆寂,才让弟子们掘开地宫、取出文稿。文稿刚出土,法师就圆寂了。所以,后面彦悰才在这五卷的基础上进行增补修订,最终形成这本中国古代最早的长篇人物传记。
从《慈恩传》里,我们能够读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唐三藏。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僧出身平淡,早年出家
清本《西游记》第九回写了陈光蕊赴任遇害,妻子被强盗霸占,遗腹子玄奘自幼出家,后来报仇雪恨的故事。内容写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但也存在不少漏洞。比如他写唐太宗“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彼时天下太平,才出榜招贤纳士。陈光蕊也是这时候才奔赴长安应试,并娶了丞相的女儿温娇。——也就是说玄奘出生被安排在了贞观十三年之后!而他十八年后报父仇的事,按真实的历史来说,已经是唐高宗时期了。前后矛盾的是,后面唐太宗地府还魂、玄奘奉命取经也都发生在这一年。因此,有人认为这一回是后人添进去的,而且没有进行统稿。
根据《慈恩传》的记载,玄奘的祖先是东汉的陈寔,他的父亲叫陈慧。在隋朝的时候就辞官归隐,潜心坟典了。其中,玄奘是陈慧的第四个儿子,小时候喜欢听父亲讲《孝经》。他的二哥长捷早年在洛阳净土寺出家,觉得玄奘有慧根,所以把他带到寺院,教他诵习佛经。
据说当年朝廷诏令要在洛阳剃度十四名僧人,玄奘年龄尚小,不在其列。大理卿郑善果觉得他相貌非凡,便问他:“出家意何为?”玄奘回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足见其,年少早慧,跟佛门存在姻缘。郑善果破例满足了他的愿望,并说:“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从后面的历史来看,此言不虚。
那年玄奘正式出家,年龄还不满十三岁。他真正出生年月是隋文帝仁寿二年 602年。
玄奘 602年~664年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西游记》写取经有两个起源,一是如来佛不忍见南瞻部洲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想传授三藏真经,劝人为善。所以观音才奉命到长安去找取经人;二是唐太宗神游地府,听崔判官、朱太尉讲述“六道轮回”的道理,还魂后,举办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他请唐僧在台上念法做事,但唐僧只会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所以唐太宗才命他上西天求取真经。
在《慈恩传》里,玄奘西天取经,则完全是出于信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玄奘和二哥避乱川蜀,那时僧人多聚集于此,佛学交流非常频繁。玄奘也是在这一时期修行到了极高的境界,为众人所仰望。唐高祖武德五年 622年,他年方二十,就给汉阳王讲学,名动天下。之后几年里,他游历各处,与其他僧人互相辩驳发明。但是却感到各家经义,“各擅宗涂,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为了求真理,解答疑惑,他才萌生了前往西天游学的念头。
玄奘曾说:“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于是跟其他僧人一起上表朝廷,不料被驳回了。其他人都心灰意冷,打消了念头,只有玄奘不为所动。
可见,玄奘西天取经是出于对佛教的信仰,也正因这种信仰,他才置理性于不顾,抛弃人们都希望的供养富贵,走向了九死一生的西天路。
玄奘取经路线 古地名图
唐僧出发取经的时间
《西游记》写道:“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说明这时唐僧才开始走上取经路。《慈恩传》则说:“贞观三年秋八月,将欲首涂,又求祥瑞”。说明,玄奘出发取经的时间或在贞观三年八月。
这可能是《西游记》把唐高祖在位的武德九个年头全部算入唐太宗统治的时期。《西游记》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神游地府时,崔判官帮他把亡年改成了“三十三年”,也就是说他能活到贞观三十三年。但历史上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就已经驾崩了,《西游记》叙事每与现实差十,大概是把武德也计入贞观,以便凑成“三十三”,三为九,九是阳数,代表还阳。
历史上,玄奘在二十六岁时,做了一个梦,梦到大海里有一座金银堆砌的苏迷卢山。他想要登上去,可是却因没有船筏可度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正为之苦恼。忽然看见有石莲从波浪中涌出,为他铺起了一条道路。他就踩了上去,成功度过大海,来到山脚。眼见山势峻峭,无法攀登,正为之苦恼,又有一股旋风出现,托着他飘然而上,到达山顶。
这个梦代表着玄奘想要去西天游学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所以他醒来后就决定立即动身西行。
九死一生的取经路
玄奘并不是马不停蹄的赶往西天路,他先是跟孝达法师一起结伴到甘肃天水,在那里逗留了一个多月,为当地僧俗讲授佛经。
当时,凉州总督李大亮知道玄奘要去西方求法,便逼迫他还京。慧威法师知道玄奘求佛虔诚,于是派两名弟子,偷偷送他西行。他们昼伏夜出,一直走到瓜州。因为玄奘的马已经累死了,所有又在瓜州停留了一个月。瓜州州吏李昌是信奉佛法的人,他在得到凉州发来的通缉令后,就督促玄奘赶紧动身。
玄奘打发走了两个跟随的弟子,在寺庙里向弥勒佛祷告,希望能找到一个向导。正好遇到了一个胡人石槃陀,胡人请求玄奘授他五戒,并承诺送玄奘过五烽。第二天,又遇到一个老年胡人,老年胡人送给了他一匹老瘦的红马,说这马往来伊吾国十五次了,认得路,还劝玄奘西路艰难,不要以身犯险。玄奘却说:“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涂,非所悔也。”
之后,玄奘与石槃陀结伴而行,一直走到玉门关。不料石槃陀畏难而退,不想继续走了,玄奘只好把他打发了回去。
后面玄奘就得孤身一人度过沙漠,他走到第一烽时,险些被边卒射杀;过了第四烽,就来到莫贺延碛大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玄奘每每孤影唯一,心生恐惧时,“心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慈恩传》还写道:“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装异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这大概是《西游记》里唐僧每次有难都请观音菩萨的缘故罢。
玄奘孤身一人在沙漠中走了一百里,迷失了方向。水囊里的水因失手坠地,全部流空。于是他打算向东返回第四烽,但转念又想“宁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走了四天五夜,滴水不沾,吞焦口燥,倒在沙漠里。一直到第五夜半,才发现一水池,得以保命。
孤身一人穿越沙漠
唐僧走过的西域诸国
走过新疆大沙漠后,西天路最困难的时候就过去了。玄奘在伊吾寺庙里借宿,有个老僧见到了他,大哭说:“岂期今日重见乡人!”之后,当地的胡僧胡王也都来参见。碰巧高昌国的使者也在伊吾,听说了玄奘的事,就回去报告给国王。高昌国王就把玄奘从伊吾借到了高昌去。
玄奘在高昌国得到礼待,但同时也受到强留。他绝食三天,国王才答应放人。高昌国王资助玄奘行李和随从,他们在阿耆尼国遭到抢劫,在屈支国与高僧木叉鞠多论难。走到跋禄迦国,攀越雪山时,有十三个随从冻死了。在叶护城,他们遇见正在游猎的突厥叶护可汗。玄奘为可汗讲了几天的佛法,离开的时候可汗又资助了他不少物质。
又西行数百多里,来到飒秣建国,这个国家的人不信佛法。凡遇到来投宿的客僧,当地人都用火来驱赶。玄奘刚到的时,国王也不礼遇他们。于是玄奘就对国王宣讲人天因果,赞叹诸佛功德,成功说动国王,变革当地的风俗;他们从活国取道去缚喝国,在那里参观佛塔;又取道南行,攀越雪岭,抵达梵衍那国;再越过黑岭,终于进入佛国——印度。
|唐玄奘为什么要去取经
九死一生的取经路 克什克腾旗 历史上的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唐僧 唐僧上西天出自哪里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唐僧出发取经的时间 唐僧出身平淡,早年出家 唐僧走过的西域诸国 唐玄奘为什么要去取经 玄奘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