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
《蚀》三部曲,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通过对革命分子心灵世界细腻的描写,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革命营垒中存在的矛盾与分化,其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真实、迅速地反映了刚过去的大革命及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心理。
《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理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的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茅盾的原名叫什么
茅盾,生于1896年7月4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的原名叫什么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