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夜鹰鸟是几级保护|

夜鹰鸟是几级保护

夜莺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夜鹰鸟是几级保护|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夜鹰为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也是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之一。它捕食害虫,为森林益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是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的1种。又名蚊母鸟,贴树皮,鬼鸟,夜燕。分布很广,北起西伯利亚,南至日本、印度、东南亚。体长约27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

通体几乎全为暗褐斑杂状,喉具白斑。虹膜褐色;嘴偏黑;脚巧克力色。普通夜鹰在西藏为留鸟,其他地方为夏候鸟。每年最早4月20-25日迁来,最晚9月26-29日迁离,居留期为153-161天。

该物种在2000年8月1列入国家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夜鹰鸟是几级保护

夜鹰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夜鹰一般指夜鹰科的鸟类,全世界共80种,我国有7种,有时也包括美洲夜鹰亚科的种类,甚至指整个夜鹰目的种类。 真正的夜鹰除新西兰及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外,几乎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区。有灰、褐或红褐的保护色。食会飞的昆虫,夜间在飞行中将其捕食。

夜鹰别名蚊母鸟,它白天常常蹲伏在树木众多的山坡地或树枝上,当在树上停栖时,身体贴伏在枝上,有如枯树节,所以俗称贴树皮。科学家将这种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称为“保护色”,它有利于动物隐藏自己,更有效地躲避敌人和捕捉食物。它的主要特征是嘴短宽,可以张得很大,在空中捕虫时可以将大量昆虫兜入口中,有发达的嘴须,鼻孔是管形的。鸟嘴短,嘴裂阔,口须长,眼睛较大。身体羽毛柔软,发暗褐色,有细形横斑,喉部有白斑。雄鸟尾上也有白斑,飞行时特别明显。听觉和视觉都很敏锐,一双大眼在黑暗中闪闪发亮。中趾上长有梳子一样的缘。

夜鹰生活习性

夜鹰羽色和树皮非常相似,具有很好的保护色,使人们极难发现。常在夜间活动,黄昏时很活跃,不停地在空中捕食蚊、虻、蛾等昆虫。飞行时,两翅缓慢地鼓动,也能长时间滑翔,在捕捉昆虫时,能够突然曲折地绕飞。遇到敌人时,可以无声地迅速飞去。每年五至七月间繁殖,从不筑巢,将卵产在地面、岩石上、茂密的针叶林、矮树丛间,野草或灌木的下面。

飞龙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飞龙鸟是二级保护动物。飞龙鸟属于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合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长行走和掘地寻食;鼻孔和脚都有被羽,以适应严寒。雄鸟头上有短羽冠;上体大都棕灰,具栗褐色横斑;颏和喉黑,下体暗棕褐而杂以白色。

飞龙鸟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大都栖住在下木及植被茂盛,浆果丰富的红松、冷杉、云杉等针叶林及柞树、桦树等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分布高度从海拔400米的低山丘陵到1800米左右的较高山地都能见到,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它们特别喜欢栖居山谷或阳坡有浆果的稠密灌丛和山麓潮湿或靠近水域的林内,常常在背风的山坡或倒木旁活动。冬季到落叶桦树林与河流两岸稀树的乔木林地,这里阳光可以直接照射,日照时间也较长,而且具有多芽的枝条,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

飞龙鸟是林栖鸟类,繁殖季节不成群,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有3-4只或6-7只一群,也有多到10余只的。一般在拂晓便开始觅食活动。寻食时榛鸡群分散开,各自找食,彼此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


|夜鹰鸟是几级保护

 

夜鹰鸟是几级保护|
  • 黄鹂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 黄鹂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 黄鹂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

    夜鹰鸟是几级保护|
  • 夜游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 夜游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 夜游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