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复盘 赋能 加持 中台 落地 抓手
公众号首版:2020年12月25日 /B站同步:2021年02月16日
——
B站@大熊聊设计 / 公众号@RIIXDesign
朋友给我分享了一堆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哈哈哈!”。的确,对我来说,它们太深刻了。我觉得能把这些词都整明白,并能娴熟地忽悠人,让自己讲话变得让对方懵逼,也是一种能力。
玩归玩,闹归闹,并不是很建议使用这些词句。用对了也高级不到哪儿去,重要的是让对方明白你在讲什么,而不在于你讲话时嘴巴里面含着金子。
互联网词汇表
二字动词:
复盘,赋能,加持,沉淀,倒逼,落地,串联,协同,反哺,兼容,包装,重组,履约,响应,量化,布局,联动,细分,梳理,输出,加速,共建,支撑,融合,聚合,集成,对标,聚焦,抓手,拆解,抽象,摸索,提炼,打通,吃透,迁移,分发,分装,辐射,围绕,复用,渗透,扩展,开拓
二字名词:
漏斗,中台,闭环,打法,纽带,矩阵,刺激,性感,规模,场景,维度,格局,形态,生态,体系,认知,玩法,体感,感知,调性,心智,战役,合力,赛道,基因,模型,载体,横向,通道,补位,试点
三字名词:
感知度,方法论,组合拳,引爆点,点线面,精细化,差异化,平台化,结构化,影响力,耦合性,便捷性,一致性,端到端,短平快,护城河
四字名词:
生命周期,互联网化,价值转化,强化认知,资源倾斜,完善逻辑,抽离透传,复用打法,商业模式,快速响应,定性定量,关键路径,去中心化,结果导向,垂直领域,归因分析,体验度量,信息屏障
观点
这些词高频出现在我们的职业和工作中。我认为它们并不适用于我们每个人。这些词只有出现在正常的语句和语境中,才会显得适宜。不同的人、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用法,带来的‘喜剧’效果是不同的。
你知道欺骗性的文章往往用语含混、阅读晦涩,专业词汇频繁。所以,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尽量简单陈述其观点,了解沟通对象,少用上述词汇。你看高级的人(马云)讲话,就是要让别人听懂。如果你一定要用,那么需要真正懂得以上词语在互联网中所使用的语境和意义。
高频词分析
分享几个我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仅以高频词为例。
复盘:
其实就是很早我们说的Review,项目经理和老板的高频词,以前常说“RE(蕊)一下”,就是指这个项目或者这个事情我们约定一个时间再沟通一次,看看当初我们既定的目标是否达成。一般说Review,我觉得只有BOSS和投资人说‘复盘’才较为合适,因为听起来才有该有杀气和紧迫感。一普通娃,讲什么‘复盘’,应该讲‘复习’。
赋能:
这个词我也用过,2018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句话,在我的作品集前面:
(互联网设计为用户和企业解决问题,关注用户,并为产品和企业赋能,更好地回归用户本质,做到设计和商业之间的平衡,为企业品牌带来更好的价值,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
当时也没有多想,今年写了几十万字都没提过这个词。
‘赋能’一般运用在对等且赋能一方要绝对优越于另一方的基础上。如“设计为产品赋能”,这样的干句子,听起来就莫名其妙,因为两个词过于平均,没有语境为基础。我产品强大得很,需要你设计赋能个啥?所以先要强调一方,如上句(互联网设计为用户和企业解决问题,关注用户,并为产品和企业赋能。)这样使用,强调设计的行为和能力为产品和企业提供能量加码,这是‘赋能’正确的用法。
加持:
假如你是一位视觉设计师,之前学习过产品知识和交互设计知识,那么你将会比其它视觉设计师做得更好,之前的那段学习经验被称之为“加持”。加持等同于‘助攻’。
错误案例:“下半年,我们的产品在设计团队的加持下,用户满意度提升了50%。”这个‘加持’的用法就很莫名其妙。因为设计和产品属于平行词、它们存在于同一场景中的两个同步发展的事物,加持方并不是设计团队,而是设计团队研发的叫‘精灵’的用户体验分析工具。
那么,“下半年,我们的用户满意度提升了50%,如果没有‘精灵’的加持,我们只能做到10%,所以要感谢设计团队为之付出的努力。”这么说,话就明白了,用词也准确。
落地:
一般指结果。产品经理的KPI定得很漂亮,目标数据的设定得看起来很性感,但是到了季度复盘的时候,产品的同学却没有完成数据指标,久而久之,每次都完不成,老板就会讲:“那个产品经理,可以走人了,因为东西落不了地”。
抓手:
经常听到一句话:“赶快形成自己的抓手”,我每次都想笑。也不知道发明这个词的人是来搞笑的还是认真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项目或者团队,要有自己的杀手锏,核心竞争力。抓手,土里土气!
中台:
它的诞生,要始于前面还有一句话“不要重复造轮子”。ceo和投资人老爱讲,我不讲,是因为我怕中伤了米其林这个品牌。
‘中台’这个词最早是国内技术团队提出来的,始于Supercell。几年前很多企业也说要打造技术中台,风生水起。其实呢,技术中台并不是最早拥有‘中台’这个概念的,企业最早拥有中台的是谁?是设计团队。
冷——静!
我认为:中台是提高资源复用,建立、规范资源模块化,保持数据和信息互通,最大限度提升企业产能的核心引擎。
如果你认为这句话我总结得对,那么企业中拥有中台概念最早的就应该是设计团队。
大家都知道设计团队,早年被叫做‘设计中心’,一家公司,就一个设计中心,包含基础的四大团队(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界面重构),横向支撑企业品牌、企业文化的设计,纵向支撑业务线产品、市场宣传的设计。一家公司几条业务线十几个产品,都由一个设计中心来支撑。
这就是最早的以设计职能为基础的中台模型,不妨叫它‘设计中台1.0’。设计中台有自己的需求管理和人员分配体系与制度,这是非常智能化、且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最大限度资源复用的中台。它保证了企业产品设计规范的完整性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并能更好地做到‘品控’(用户所看到的产品品质是一致的)。
设计中台相对于技术中台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但依然有很高的存在和开发(发展、挖掘)价值。
互联网设计中台(正品)很难,拥有一个名分很简单,如果您所在的公司只有一个设计团队,那么你们就是设计中台,作为唯一的设计负责人,您就是台长。你可以按照设计职能构建中台,也可以按照企业业务模型构建中台。
但是要拥有其具备技术中台的核心能力和真正价值却很难,难的不是设计团队做不到,而是企业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至少在我看来,我们的头部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都没有一个CDO(首席设计官)。当这个角色真正被企业所认可的时候,我想,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中台才会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互联网。
听 懂 掌 声 !
今天的分享就写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我的B站「大熊聊设计」,公众号「RIIXDesign」,我是大熊Riixiong,15年设计执行管理,中国顶尖互联网企业从业经验;犀利的设计视角,独特的行业观察;关注我,为您呈现不一样的设计观点。
|什么是、复盘、赋能、加持、中台、落地、抓手
中台 什么是 加持 复盘 抓手 落地 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