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画家和牧童》这篇文章,讲的是唐朝著名大画家戴嵩和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牧童指出了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这个故事说明了,实践出真,没有实践只凭想像就易犯猎。实践出真,没有实践只凭想像就易犯猎。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米芾画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米芾画月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耐心,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更应该有细心观察的态度以及习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非常缺乏这样的耐心。

故事原文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米芾,他是一位画家,他的画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在方圆几百里内颇有名气。 米芾脾气十分古怪,人们都叫他“米颠”。说他颠,其实他不颠。他很有骨气,不喜欢巴结人,尤其是对有权势的,大到当朝天子,小到州官县令,他连句恭维话都没有。所以他虽有一肚子的才学,也没有步入仕途。 有个人,和米芾的父亲米佐一起共过事,一直闲居在镇江,说起来同米芾的交情也有多年了。不过米芾总是看他不起,因为这个人见到做官的就拍马屁。 有一次,这人为了巴结一个当朝的大官,就死皮赖脸地来央求米芾画幅中堂,好拿去孝敬大官。这人说一次,米芾答应一次,说两次,他答应两次,可答应了三年零六个月,就是不曾给他动过一笔。

后来,那个京城里的大官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三番五次催这人:“米芾的画怎么还没有画好?”这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马屁拍不成,再被踢一脚。这天一大早,他就跑到米芾家里,恳请米芾画画。 他从早上坐到中午,又从中午坐到晚上,说了半天,只见米芾答应,不见米芾动手。一直到月亮升上来了,米芾才慢吞吞地踱着步子,走进书房去磨墨。这人一看,嘴笑得像个盆子一样,也跟着进了书房。他才跨进书房,米茉已经把宣纸卷起来了。啊呀,真是神笔,画得这么快。这时,米芾就把纸卷交给这人,并吩咐说:“好了,拿回去吧。不过路上不能看,到家才能看。我可不画第二张噢!” 这人接过画转身就跑,他跑着跑着心里嘀咕开了:米芾怎么画得这么快?这个人疯疯颠颠的,不要是拿我开玩笑啊。他叫我路上不能看,叫我不看我偏要看,路上看跟到家看还不是一样的。当时,他刚巧走到千秋桥上,他刚把画展开,只听见“扑通”一声响,一个“东西”跳到河里头去了。他低头一看,只见一个月亮缓缓地往下沉,水影子里有两个月亮。再看看宣纸,上面什么也没有。他想:原来他画的是一个月亮,可现在掉到水里头去了。他急忙回头去找米芾,米芾问他:“谁叫你在路上看的?这只好怪你自己,我说过不再画第二张了!” 这人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回去想想不死心,又拿着竹篮子到河边去捞。捞了三天三夜也不曾捞到个月亮影子。 后来,这件事越传越神,越传越远。有的人说米芾什么也没画,只是在宣纸中夹了一个月饼,料定那人在千秋桥上要取出来看,没想到月饼一下子掉到河里融化开了,所以他什么也找不到;也有的人说米芾得到神仙相助,真的画了个月亮在上面。总之从此以后,米芾的名声更响了。

毛遂自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毛遂自荐”的典故告诉我们,机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可以让自己发光发亮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智。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自信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一展所长。

毛遂自荐的原文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如下: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译文

门下有一个叫做毛遂的人,他走上前来,对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毛遂自荐的额意思

毛遂自荐指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己主动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毛遂自荐的反义词有:自惭形秽、让位于贤、畏缩不前。毛遂自荐多用于褒义。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天水书法家的排名|
  • 天水书法家的排名| | 天水书法家的排名| ...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骑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骑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骑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挖井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挖井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挖井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