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和寓意
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寓意: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民族尊亲敬祖、崇宗隆嗣的传统观念,其核心是儒家伦理的忠孝文化。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清明节曾经只是一个节气,后来与寒食节合并,才有了清明节。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拔河、荡秋千、射柳、蹴鞠、斗鸡、蚕花会、禁火寒食。清明节也称为踏青节、三月节、行清节、祭祖节等,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传说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却忘了介子推,后来重耳追悔莫及火烧介子推隐居的绵山以寻找介子推,结果发现介子推死在一棵老枯树下,为纪念介子推便定第二天为清明。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
|清明节的习俗和寓意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和寓意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