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 坦白 还是 抵赖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博弈论”这个话题,其中典型范例是“囚徒困境”。
假设你和另一个同伙因为一次犯罪而入狱,警察把你们分开审问,你面前有两个选项:“坦白”和“抵赖”,不同选择的结果也不同。
A抵赖
A坦白
B抵赖
每人受刑1年
A无罪释放,B受刑10年
B坦白
B无罪释放,A受刑10年
每人各受刑8年
如果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说,双抵赖的结果无疑是最好的,双方的损失之和最小,是一种双赢。
这个思路确实是这个问题的最优解,双方一起破局,这个毋庸置疑。
这个解法在很多电视剧、小说中都是HE的必经条件。
问题是,当身处其境的时候,人们很难保持冷静,很难做出团体最优的决策,既然有坦白这个选项,那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坦白
自身客观收益
不得不承认,无论对方选择什么,选择坦白的自身收益,都比选择抵赖要高。
对方抵赖(坦白无罪>抵赖1年)
对方坦白(坦白8年>抵赖10年)
如果对方是一个陌路人,在对方决策已定的情况下,选择坦白的收益总是比同条件下的抵赖要高。
一般是保持冷漠般理性的人的选择,也是选“坦白”的主流心态。
报复心理
这个很简单,选择坦白的目标不是自己获得保释,而是想让对面获罪,换句话说,“囚徒困境”这个惩罚,成了你报复对方的武器。
一般都是有玉石俱焚的人的选择。
贪婪心理(赌徒心理)
既然选坦白有可能无罪释放,那不如赌对面抵赖。只要我敢押宝坦白,对面抵赖我血赚,对面坦白我不亏,反正对面选择坦白的情况下,我一定跑不掉。
抵赖
不得不承认,如果团队中人人都选坦白,那么当判决结果下来的时候,他们不是埋怨对方,就是在后悔为什么不都选抵赖。
大错既已铸成,抵赖的判刑1年,明显优于坦白的8年。
所以说,现在需要一个话语人,来传播和组织“双赢”的思想和决策,以确保局势不会因为“怀疑”而一团糟。
现状
奇怪的是,现实生活中,由于人数基数过大,加上“坦白”选项几乎不具有后遗症。
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总会有人成为“坦白”的牺牲品。是的是的,假如说有一个评分排名,那一定有人会成为倒数背锅侠,这与公平排名不同。你可以明显看出来那么倒霉蛋子受到了针对。
尽管我们一直倡导双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坦白”不一定能笑到最后,但是一定可以活到决赛圈。
这个是社会的固有现象,也是公认的进化法则。
这个倒霉蛋他为什么会沦落到倒数第一的位置,原因只有一个——他自己的问题。
“对吧!你不行那肯定是你的问题,难不成是大众的问题?”
还真是他的问题。
应对这一点,只有一个办法——拉帮结派。构筑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理想中的“双赢”。
想要不被别人出卖,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自己够强,即使成为了板上鱼肉,也还有足够的援助让你度过这次危机。
当处于“囚徒困境”的选择时,你必须有足够的手段和能力,让对方选择“抵赖”。当然,这之后无论是你结草衔环,报恩于彼;还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取决于你。
一点违和感也没有,“双赢”和结盟一点冲突也没有。
具体来讲,双赢是和“盟友”一起赢,至于对方,看心性如何罢了。
我记得美国电视台有这样一个例子:
两个人参与活动竞赛,凭借自己实力杀入决赛。
决赛的题目就是这个,双抵赖每人平分奖金,双坦白无人获奖,一抵赖一坦白,坦白者获全额奖金。
当时赛前有双方交流的情况,其中一人的对策我至今都以为是标答:
“兄弟,我会选‘坦白’,我希望你选‘抵赖’。当然,作为回应,我会将一半的奖金分给你!”
“(无可奈何)我明白了!”
令人意外的是,结局出来是双抵赖。
道理很明显了,这时候表现强势又不失人情的一方能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生死在自己手上总比在别人手上要好。
这里套娃一波:A不知道B可不可信,所以自己先把“坦白”抢下,同时允诺B一定利益。
B如果头铁也选“坦白”的话,一定拿不到允诺利益,所以他只有“抵赖”一说。
至于A的视角里B可不可靠?不重要了。
我已经通过我的手段,同时控制了双方的行为,至于对方的性格心性如何?谁去管那个。
结尾
笔者以前喜欢用一个网名“随今日大势”。但是等接触的人多了,遇到了无数无奈之时,会慢慢发现一个道理:莫名其妙地,大势会把你界定为敌人,所以说,成为造势者(或加入其团队),才是生存的不二法则。
当你能同时操控双方的行为时,主办方的谜题已经破解了。
这个困局的难点,就是心里恶意的压制与抑制。
|囚徒困境、、坦白、还是、抵赖
囚徒困境 坦白 抵赖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