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林九郎是 长安十二时辰 最大功臣 没他撑着大唐盛世早完了|

林九郎是 长安十二时辰 最大功臣 没他撑着大唐盛世早完了

没有刻意把“坏人”脸谱化,正是《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热播剧最有意思的地方之一。按理说,右相林九郎(原型是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不是什么正面角色,然而从他出场以来的种种表现看,却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林九郎是 长安十二时辰 最大功臣 没他撑着大唐盛世早完了|

首先,林九郎一介地痞无赖出身(他自己讲的,28岁还是街上的混混),却靠着4字箴言“揣度人心”迅速上位,打败了无数仕途上的竞争对手,紫袍加身位极人臣。要知道,他这几十年的升迁之路并不风平浪静,遭遇的政敌个个都是拔尖人才、顶级高手,但他却能最终脱颖而出。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林九郎确实手腕了得,智商、情商过人。

相比之下,何监、何孚、李必等人的所作所为,倒更像是“公报私仇”,将个人恩怨和小团体利益看得太重。而且从已透露的剧情来看,林九郎“陷害”的何孚一家,也并不是什么清官、好官——能在京城雇请大师毛顺修建造价不菲的自流亭,还有满院子那些用“能让几十户百姓倾家荡产”的名贵沉香木修造的亭台楼阁,都足以说明何孚他爹在位时没少捞。

至于边军出身的龙波等人,他们敌视林九郎,同样掺杂着“当年见死不救”的私仇因素(与张小敬一比高低立现),并不是什么拿得上台面的理由,而其抛弃“保国卫民”理想潜入京城大开杀戒、滥杀无辜,更是可恶至极。

随着剧情逐渐深入,何监及其背后的太子,越来越被认为可能是这场长安浩劫的真正始作俑者——前者为了权力斗争而不惜搭上无数长安百姓的性命,相比之下,急于破案和恢复京城安定秩序的林九郎,反而让人觉得做了正确的选择。

第二,林九郎处事沉稳,驭人有术。《长安十二时辰》中,当他得知狼卫混入京城欲行不轨,立刻召集文武大员部署应对。从后来的剧情发展可以看到,右骁卫的禁军将领对于唐玄宗身边位高权重的老太监(挂大将军衔)郭利仕、太子心腹亲信都敢当面“甩脸子”甚至拘押、殴打,丝毫不顾忌后果,却唯独在林九郎面前谦卑恭顺,大气都不敢出。

有唐一代,禁军因为地位特殊(皇家亲军),又频繁参与宫廷斗争(唐玄宗继位前后经历过好几次禁军兵变),骄兵悍将层出不穷——最明显的莫过于安史之乱时,禁军在马嵬坡发动兵变杀死杨贵妃、杨国忠兄妹,可以说完全不顾老皇帝的颜面与权威。

然而,林九郎一个文官,却把这帮“不吃素”的兵爷管束得老老实实,指东他们就不敢往西。至于那个“大唐网红”安禄山,别看兵权在握,深得唐玄宗宠信(剧中曾有交待,称他陪王伴驾),但林九郎并未将其放在眼里。而真实历史中,李林甫也同样恩威并施,把安禄山治得服服帖帖,甚至可以说前者要是不死,安史之乱还得推迟几年爆发。

林九郎善使人、会用人,还体现在那个“一脸坏相”的吉温身上——后者也刻意效仿林九郎“揣度人心”(好几次都猜得挺准),但这家伙明显办事没有林九郎那么讲究策略,冒坏水也不加掩饰。但林九郎就看中吉温对自己听话,所以专门委派他“干脏活”,替自己打头阵“背黑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林九郎府邸就在平康坊,而以地下城主葛老为首的“非法团伙”也藏身于此,但二者一直相安无事。按照林九郎小心谨慎的性格,肯定早已探知葛老等人内情,而双方不仅能够“长期和平共存”,林九郎甚至还放任葛老控制青楼、从大太监郭利仕手中抢夺宫中金器(何家村窖藏)。

细究起来,个中原因或许就在于葛老背后的“保护伞”正是林九郎,后者则利用葛老控制的风月场所刺探朝廷各派系动向,可谓各取所需。

第三,假如林九郎光耍小聪明,也不会得到唐玄宗的高度信任。须知,这位唐天子可不是凡人,他一辈子大江大浪不知闯过多少——生母被奶奶(武则天)所杀,大伯(唐中宗)、父亲(唐睿宗)屡遭废立流放,婶娘(韦后)、表妹(安乐公主)和亲姑姑(太平公主)先后与他为敌,他本人更是连遭幼时丧母、缺乏父爱、外放他乡、骨肉相残等一幕幕宫廷悲剧。

围绕争夺和保住皇权的几十年残酷斗争,早已历练出唐玄宗极其丰富的统治经验,也让他形成了多疑猜忌甚至有些狠毒的“变态”心理。谁敢威胁他的皇权,就算亲儿子也绝不轻饶,于是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他先是“一日杀三子”,接着又对现任太子起了废黜之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却心甘情愿、放心大胆地要把朝廷行政大权交给林九郎。假如林九郎对皇帝不忠、施政能力不强,唐玄宗又怎么可能如此信任他呢?至于林九郎玩的那些上位权谋,唐玄宗未必不知情,而且在他看来也不稀奇——只要效忠自己,又有能力,臣子想升官发财往上爬很正常。

反倒是太子、何监这号有城府、有心计的“正人君子”,让唐玄宗越看越不放心,因为前者的表现违背了人性。相比之下,像姚汝能、元载这样既想青云直上、光宗耀祖,又多少留有一点良知、处事比较灵活的中下层官员,才是唐玄宗(也包括林九郎)愿意提拔的“储备干部”。

实际上从《长安十二时辰》中也可看出,林九郎虽然心狠手辣,但对于皇帝还是很忠诚的,这从他周密部署禁军保卫皇城、设想“君主立宪制”为唐玄宗“挡枪”、正衣冠郑重接听皇帝口谕即可看出。而唐玄宗在口谕中跟他轻松地开玩笑,也说明这对君臣关系恐怕未必是外界所想的“君昏臣奸”那么简单。

第四,林九郎(李林甫)是时代演变的必然产物,也是唐玄宗执政中后期“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长安十二时辰》将天宝年间大唐帝国的盛世隐忧展现得一览无遗——土地兼并、流民遍地、贫富悬殊、朝廷党争、边患四起、边将(节度使)集权。明明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玄宗仍要维持奢靡无度的宫廷消费和庞大的军费,同时“打肿脸充胖子”,继续布天朝国威于四方。

而在均田制、府兵制都已经崩坏瓦解的历史拐点,林九郎(李林甫)出现了(这一点他与乾隆晚期的和珅有些类似),他上位后推行了一系列行政、财政、法制和国防改革措施,大大延缓了唐朝社会危机的爆发。也可以说,没有前者,唐玄宗时代的盛世局面很难维持那么久。

实际上,在电视剧中,观众能够看到一个秩序井然、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长安城,恰恰与这位右相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林九郎(李林甫)个人品质的确不咋样,但他凡事都能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条令办事执行。

其掌控中枢权力和推行政府机构改革后,“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反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靠托关系、走后门当官的歪风邪气。英国历史学家崔瑞德就评价前者的“行政改革使帝国政府运转更加顺畅高效,而且政权繁荣,对外作战也不断获胜”。

相比之下,太子党只能想到在边塞安置流民、减轻赋税的“复古之策”,却对蔓延整个帝国肌体的系统性危机视而不见(也可能是束手无策)。那个永王为了圈占民房,甚至让自己的亲信、工部主事封大伦唆使熊火帮“暴力拆迁”,结果酿出人命,杀死了张小敬的老战友闻无忌。某种意义上来讲,整个《长安十二时辰》里,只有林九郎始终坚持按国家法度行事,而从太子、何监到李必、张小敬、檀棋,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非法活动”。

更何况,太子党对待张小敬这样的忠勇将士,也同样当做任意玩弄、随时可丢的棋子,这就难怪张小敬得知真相后十分寒心,一气之下动了撒手不管、逃离京城的念头。可见,大唐帝国到了这步田地,真可谓“张小敬之后,再无张小敬”,衰亡已是命中定数。


|林九郎是、长安十二时辰、最大功臣、没他撑着大唐盛世早完了

        

林九郎是 长安十二时辰 最大功臣 没他撑着大唐盛世早完了|
  • 李白清徒弟有哪些|
  • 李白清徒弟有哪些| | 李白清徒弟有哪些| ...

    林九郎是 长安十二时辰 最大功臣 没他撑着大唐盛世早完了|
  • 君生我未生|
  • 君生我未生| | 君生我未生| ...

    林九郎是 长安十二时辰 最大功臣 没他撑着大唐盛世早完了|
  • 水浒传是什么朝代|
  • 水浒传是什么朝代| | 水浒传是什么朝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