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是什么
科技创新要与国企改革的新方位、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相接合。作为共和国长子,国企被十九大赋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国企国际竞争力,就是要形成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能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也要形成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企业。十八大以来国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企调结构、提效率、强质量等系列改革举措的坚实迈进。中央企业过去五年更是取得了骄人成绩,呈现出四方面变化:实力更强,结构更优,贡献更大,党的领导更强。那么,为了实现把我们的企业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就要把科技创新融入到发展企业“实力更强”上,要把科研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创新活动一定要能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课题的提出上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解决“由谁来创新”和“动力哪里来”),应该特别重视产品技术的中试和批量生产的问题(解决“成果如何用”问题),这样科技创新工作才能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为企业争创一流做贡献;
科技创新要有自己的特色。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工作环境,个人认为科研创新工作要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1)在创新的定位上,首先重点放在本职工作的军工材料研究上,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材料研究上,要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把“打破封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作为创新的重点之一,要定位在“从无到有”的研究上,要注意学习已有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要尽量提升自主创新的比例水平。(2)应该多思考如何在民品生产上发挥我们现有军工材料优势的问题。由于已有的军工材料自身成本高是一个客观事实,个人认为可以在民品的制造工艺上和替代方法上进行创新思考,在使用关键部位和关键部件上做文章,达到把军工材料在民品制造领域创新推广和使用,获得成果转化的效益。(3)在研究中要善于在实验中发现、总结和思考,要把心思放在科研上,也就是所说的“乐趣只在科研”。有一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一次实验中,清华大学教授刘静不小心把液态金属溅到了电脑屏幕上,他用纸和抹布怎么都擦不掉。这事让刘静颇为苦恼,同时“擦不掉”的特性也引起了他的深入思考,一直念念不忘,并多次按照自己的新思路去试验,数年后,偶然一次实验中他与学生把液态金属涂在一些基底上,两头接上电子元件和电池——世界上首个液态金属手绘电子电路就这样诞生了,开启了金属的第二次革命。表面看这件事似偶然之举成就世界首创,但背后却是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平时不断总结和不懈思考尝试的必然结果;
在科技创新上,作为践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要能吃坐冷板凳的苦。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而且表彰院士们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因此,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在践行科技创新事业时首先要把科研创新出发点定位在自己的职责和本位工作上,而不是想着作为今后成名得利的钥匙和敲门砖。其次必须要有坚持和吃苦的精神,绝不能认为科技创新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比如最近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创新医疗产品“复合式低温冷冻消融手术治疗系统(康博刀)”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了首次临床应用。”,而其主要完成人刘静教授和团队钻研了整整17年。名满世界的我国大疆无人机的掌门人汪滔13年前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了有关无人机的研究。这些科技创新都名副其实的称得上“十年磨一剑”,科技创新要有比“十年寒窗苦读”更勤奋和坚韧的精神;
要利用企业地处北京的优势,把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与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规划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也应与北京市的科技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应该说我们企业的科研工作与北京市的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比如我们曾获得了北京市多个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我们企业的数个科研开发项目也在北京市科技奖励评定中获奖等。现在北京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全面发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比如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北京蓝箭、零壹空间、翎客航天和星际荣耀四大民营火箭企业相继落户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火箭研发设计制造产业集群;由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等通过深度合作,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开发区将通过建立政府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等。我们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也应把我们科技创新工作的选题和定位与北京市的科技创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争取为首都的科技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是什么
企业创新 对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