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时间
隋朝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跨越地球十多个纬度,贯通于古代中国最为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省份多达八个,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它开凿于公元605年,完工于公元610年,隋朝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公有以下三个历史阶段。
隋朝大运河的前身是由公元前5世纪由吴国开凿的邗沟,它从如今的扬州附近的邗沟将长江水引流向北,经高邮、淮安等地进入淮河,进而成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江河。
隋朝大运河由于公元7世纪初定都洛阳的隋朝开始修建。于公元605年开通济渠,将洛水东引进入黄河,再引黄河水至如今的河南荥阳北,经郑州等地与邗沟相通。又于公元608年开凿永济渠,北上天津、河北涿郡。公元610年,开凿了一条长约400km的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直达杭州,至此,隋朝大运河全部开通,全程达2700多km。
而后,隋朝大运河历经山河变迁到了元代。在元代将全国政治中心迁移至北京后,为缩短隋朝大运河的航线,与公元1283-1293年间,先后挖通了通惠河、会通河、济州河,将运河缩短900多km,改为直线。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开通作用是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是加强中国南北的沟通,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它把南北用水道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大运河沿线的城镇借助大运河的便利条件,发展的更加兴旺。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城市扬州、杭州、西安、洛阳、开封的发展。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宁波。从先秦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此后,唐、北宋长期开凿、疏浚、整修隋唐大运河,使得隋唐大运河可以继续使用。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是什么
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时间
隋朝大运河开通作用是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