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未遂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犯罪未遂的判断标准有:
以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划分
实行终了的未遂,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如杀人后以为被害人已死而离去,被害人实际未死的情形。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没有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如杀人时被害人逃脱的。
实际能否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划分
能犯的未遂,有实际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
不能犯的未遂,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类型有哪些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我国理论界通行的划分标准有两种,一是以危害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将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二是以犯罪行为实际上能否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将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有哪些区别
犯罪的既遂与未遂两者的区别是:
犯罪结果不同:未遂的结果是犯罪目的无法完成,既遂则是完成了犯罪目的。
定义不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实施完成的是既遂。
量刑不同: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减免,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有哪些区别 犯罪未遂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犯罪未遂的类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