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解放战争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国民党军队由强变弱,人民解放军由弱变强。

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从战争开始时的四百三十万人,减少到三百七十万人。

其正规军虽然仍保持二百四十八个旅的番号,但其兵力已从二百万人减少为一百五十万人,其中被歼灭和遭歼灭性打击者,有一百十一个旅,而能用于机动者仅四十个旅。后备力量枯竭,国民党军队在南线发动的重点进攻所造成的哑铃形的战略态势,愈发不利,其主力深深陷在山东、陕北两个战场,并遭到重创。

而连接南北两个战场的晋冀鲁豫战场。

从此,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推进了革命的历史车轮,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挺进大别山历史背景是什么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占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采取“蘑菇战术”,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与20余万敌军周旋,“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徐图消灭之。在与敌打“蘑菇战”的同时,毛泽东已开始思考如何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的问题。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定在中原地区。

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我军经略中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挺进大别山第一仗在哪打的

挺进大别山第一仗在山东省鄄城县和阳谷县中间的黄河段打的。

1947年6月3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电令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积极准备于6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刘、邓接电后,立即部署进行各项准备。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天险,强渡黄河。


|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 挺进大别山第一仗在哪打的|
  • 挺进大别山第一仗在哪打的| | 挺进大别山第一仗在哪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