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摽梅之年是几岁
女子摽梅之年是二十岁。摽梅之年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比喻女孩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
古代关于年龄的表述有很多,比如襁褓指的是刚刚会笑,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则是二至三岁的幼儿,也称作“提孩”。唐代诗人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之句。
金钗之年指的是十二岁的女孩子,这个时候的女孩子可以佩戴金钗。
古代女子几岁及笄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豆蔻是指年龄在多少岁的女子,豆蔻是指年龄在几岁的女子
豆蔻是指年龄为13岁的女子,也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用“豆蔻”代指少女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
在《赠别》中这样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时赠送给年龄只有13岁、名叫张好好的女子,这里面把这位13岁的女子比作成了“豆蔻”。
豆蔻含苞之时非常丰满,又有着“含胎花”的别称,在更早的诗文中也用豆蔻比作处女。
当然,古代时候的女子除了豆蔻年华,还有着别的称谓。
女子在幼年时被称为髫年,也可以叫做垂髫,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
女子到了15岁便叫做及笄之年,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
女子到16岁便叫做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寓意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女子到了20岁便叫做桃李年华,因为这个时候的女子像桃李盛开的时艳丽动人。
|女子摽梅之年是几岁
古代女子几岁及笄 女子摽梅之年是几岁 豆蔻是指年龄在几岁的女子 豆蔻是指年龄在多少岁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