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节是什么意思,龙头节意思简述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
在农耕文化中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福纳祥、驱邪攘灾的日子。
龙头节是什么意思
龙头节又被称为“龙抬头”,它是我国民间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龙头节当天举行庆祝仪式,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龙头节是什么节日
传说龙头节起源于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龙头节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
龙头节不能空锅,毕竟这是一年的开头,空锅的话总感觉这一年会不太顺利,一年吃不饱。
龙头节是什么节
龙头节,又称“龙抬头”或“春龙节”,节日日期为阴历二月初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根据民间传说,此为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也意谓着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也有人认为“龙抬头”指的是百虫开始于初春苏醒: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中国传统中历代祭祀伏羲和女娲的太昊陵庙会(又称人祖庙会)也均于农历二月二开始。
龙头节的历史由来:
作为“龙抬头”的二月初二正式开始于元朝,《析津志》记载:“二月二,谓之龙抬头”。
在明代、清代该节日则开始盛行,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 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曰薰虫。”因古代中国是农耕为主的国家,所以人们对农业非常重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三个节气之间,这时农作物需要雨水的时期,人们非常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龙头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在龙头节当天理发。
在龙头节当天举行庆祝仪式。
在龙头节撒草木灰。
在龙头节吃猪头肉。
龙头节去土地庙烧香。
在龙头节这天不吃面条。
|龙头节是什么意思
弥勒菩萨 龙头节意思 龙头节意思简述 龙头节节 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