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日本古代近世历史简述 室町时代|

日本古代近世历史简述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画卷室町时代(むろまちじだい 1336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称源自于幕府设在京都的室町。由南北朝时代足利尊氏1336年建立室町幕府开始,结束于1573年织田信长废除将军足利义昭。两个朝廷对立的南北朝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1392年,最后被北朝统一。应仁之乱开始日本进入了举国混战的战国时代。虽然战乱持续,但内外通商繁盛,农业、工业技术也有所提高。

日本古代近世历史简述 室町时代|

同时此时由于许多诸侯由于相互征战而灭,手下的武士流离失所,最后纷纷出海成为倭寇,袭击朝鲜和中国。室町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建武新政

镰仓幕府灭亡的次月,后醍醐天皇返回京都,重掌朝政,改元“建武”,并开始一系列新政,史称“建武中兴”。后醍醐天皇对宋学有研究,他赞成宋学“正君臣父子”

室町时代的名分思想,同时对平安时代的延喜(901-922)、天历(947-956)年间的天下一统的政治颇为向往。为重现天皇一统天下的政局,他在重新执政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曾宣布过以下“新政”:

制订了《所领个别安堵法》,以挽救“士卒民庶”的贫困,安定社会人心。宣布新“

德政令”,以图恢复原土地所有者的权利。

任命了新国司和新守护,企图恢复平安时期的知行国制,给权门世家以支配知行国的特权。

对幕府的有功之士进行奖赏。

整治国家机构,天皇实行亲政。中央只设置直属于天皇的记录所(负责行政)、 杂诉决断所(负责诉讼)、武者所(负责京都治安)、洼所(侍所)。

“建武新政”只不过是后醍醐天皇的理想,由于他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即时代已与延喜、天历时期不同了,而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独立且实力颇强的武力的存在。所以最终导致失败是必然的。在具体执政过程中,朝廷重公卿轻武士以及政令多变、决策错误百出等等,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公卿与武士之间矛盾的激化。

重建体制

随着公卿与武士之间矛盾的加深,从镰仓幕府倒戈的足利尊氏利用社会混乱和矛盾,决意重建武士政治体制。足利氏原是上野国豪族,而且更是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同族。对此,后醍醐天皇命尊良亲王、新田义贞以及陆奥地区的北畠显家围歼足利尊氏,最后尊氏军击败朝廷军。1335年,尊氏利用前往东国平定兵乱的机会,在镰仓竖起叛旗。1336年1月攻入京都,3月,退出京都进军九州。

在九州恢复元气的足利尊氏、足利直义兄弟率军从海陆两路东上。朝廷乃命新田义贞和楠木正成迎战于兵库。1336年5月26日,尊氏、直义军与新田、楠木军在兵库凑川决战,新田、楠木军大败。足利尊氏再次攻入京都,后醍醐天皇逃入比睿山,尊氏拥立光严之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并派直义围攻比睿山。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后醍醐天皇回到京都,遂为尊氏所幽禁。尊氏控制京都以后,自任征夷大将军,开幕府于室町,并公布《建武式目》十七条作为施政纲领。同年12月,后醍醐天皇得北畠亲房救助逃至吉野山,并宣布重开朝政。自此京都光明天皇的朝廷称北朝,吉野后醍醐天皇的朝廷称南朝。五十七年间,日本南北两朝对峙,进入内乱时期。

统一南北朝

以1336年11月7日公布的《建武式目》为标志,拉开了足利幕府的统治序幕。

《建武式目》是当时调整道德行为的一种规范,它的很多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要求,为足利氏能够最终击败南朝奠定了基础。

幕府成立后,曾先后压制南朝势力,平定接踵而来的土岐氏之乱(1391年)与明德之乱(1391年12月)。但幕府内部就如何对待皇室、贵族等政策方面发生分歧。足利直义与幕府执事高师直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越演越烈,以至1350年2月足利直义背叛北朝,投奔南朝。1351年1月,直义率南朝军大败北朝军。2月足利尊氏与直义兄弟和好。不久又因关于南北统一的主张不同,兄弟再次反目。1352年2月,尊氏在镰仓杀死了直义。1358年4月,足利尊氏病故,同年12月,足利义诠任幕府第二代将军。1367年11月,足利义满就任第三代将军。而日本真正得以树立稍微安定的政权,是在1392年足利义满统一南北朝之后。

义满执政后,对社寺势力进行抑制,尤其是对实力较强的守护,不失时机地给予打击。1390年削弱大守护土岐氏势力,1391年镇压了山名氏势力,1399年平定了拥六国守护之职的大内氏势力等。在此期间,义满促进了南北的统一。

军统政务

室町幕府在行政方面由将军综理一切政务。其下设管领,以辅佐将军,一般由足利氏一族的斯波、细川、畠山三氏轮流担任,谓之三管领。管领之下有侍所、问注所,政所等机构,而以侍所最为重要。侍所的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京极、赤松四氏担任,谓之四职,负责御家人的统治与行政诉讼。问注所的首长称执事,此机构除保管幕府的记录、文件外,也负责文书的误谬、伪证以及证件遗失等诉讼的审理工作,执事由三善氏子孙世袭。政所首长也称 执事,此机构与镰仓幕府的政所有所区别,它只主持幕府财政,审理有关买卖、借贷、质押等方面问题。最初执事一职由二阶堂氏担任,后来则由伊势氏世袭。虽有执事代辅佐,但伊势氏却又别置政所代,使之负责实务,由蜷川氏世袭这一职位。此外又与前代一样设有平定众、引 付众。

地方管制

地方上,在镰仓方面设有关东御所,其下有关东管领。关东御所原由尊氏长子义诠负责,后来改有次子基氏及其子孙世袭。除守护由将军任免外,其它关东方面的事物均委诸关东管领。关东御所下设有关东管领、评定众、引付方、政所、问注所、侍所等,几乎与幕府相同。在九州设有 九州探题,东北地方设有奥州探题和羽州探题。

与镰仓幕府一样,在诸国置守护和地头,惟其性质两者有异。镰仓幕府的守护与地头都是幕府将军的御家人,两者之间形成主从关系。室町时代守护大多由足利氏同族和有力家臣担任。他们一方面拥有裁判诉讼、处理无主田地、征收税款、催促兵役的权利,同时不断侵吞庄园,将领国的国人变成自己的家臣团,逐渐发展为守护领国的守护大名。

在财政方面,由于室町幕府对守护、地头的统治并不彻底,所以其经济主要来源于分散各地的约二百余处的直辖地御料所,由将军近臣近习、奉公众以 代官身份负责管理,并代征年贡米、年贡钱,作为将军家的生活费用与代官的俸禄。必要时,虽也向诸国守护、地头课税,但他们未必从命。因此不得不在畿内的交通要道设关所,征收关钱,或在渡口收取津料。并且对京都内外的土仓(当铺)与酒屋(酒坊)课征仓役、酒屋役 。还经各地守护、地头向公田征收段钱,向在家之民征收栋别钱。如临时有事而经费不足时,也向有德人(富豪)告贷。所以室町幕府的财政自始至终很不稳定。为了解决经济拮据问题,与明朝进行勘合贸易,也逐渐成为幕府的重要财源。

此起彼伏的一揆

在长期的动乱中,广大的下层农民受害最深,因此在室町时代,农民反抗官府和统治者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称为一揆。它又可分为土一揆和国一揆。最重要的一揆是自1428年开始的德政一揆。这一年的9月18日,近江国醍醐乡的农民起义,以德政为口号,得到了广泛响应。当时天下土民蜂起,号德政令,破却酒屋土仓。寺院等、杂物等(恣)盗取之。借钱等悉破之。管领成败之。凡亡国之基不可过之。日本开(白)国以来土民蜂起是初也。

1441年8月,德政一揆规模更趋扩大,郊外数万农民包围京都,城内到处是不交出债务,可放火焚烧的布告,幕府不得不颁布德政令,宣布取消农民一切债务。九月十四日,幕府进一步发布一国平均德政令,不论身份贵贱、地位高低,一切债务全部废除。

1485年12月,山城国发生一揆,主要是因为应仁之乱后,东军的畠山政长同西军的畠山义就以山城为中心展开了战斗,战场所在地的国人和农民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强烈要求两军撤出。在这次大规模的反抗斗争中,国人在农民的支持下,实现了自治,维持了八年的统治。

1488年6月,加贺(石川县)的国人、农民以宗教一向宗的教义为组织基础,发生了一向一揆,打跨了守护大名,控制该国,实行了将近百年的自治。

以上这种国人和农民团结一致反抗官府的一揆活动,与自治地缘组织的兴起有关,但是,民众政治上的觉醒是一揆不断产生的根本原因。

农村自治体

大名主阶层本是庄园体制中直接控制庄民的最基层剥削者。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高利贷剥削等原因,使相当一部分名主无法维持生计,只好出卖名田和名主职。这样,很多旧的大名主就沦落为小名主、自耕农或一般庄民。而新出现的名主占地面积少则二反,多则数町,所以他们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名主,他们从旧名主那里继承下来的权利,就是向领主缴纳年贡而已。名主阶层已徒有虚名,名田也名存实亡了。

中世纪以后,劳动力强的租佃农在劳动之余热心开垦庄园内的荒野,这些被开垦的土地虽然仍受着领主约束,但在一定年限内允许免纳年贡和赋役,并允许开垦者自由买卖耕作权,所以,实际上成了农民的私田。这样就出现了一批自耕农。另外,名主阶层的分化,产生了一大批小名主、小百姓,他们也是自耕农的一部分。

为了战乱时的自卫,对付领主额外的要求,同时也为争取、保护自己共同利用的山林与水源,这一时期的农村便逐渐加强团结,形成了自治的农村体制--惣。它实质上是庄园制内部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体制,既是生产上的协议机构,又是农民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幕府分裂

基本介绍

1467年,围绕将军继承问题,幕府内部形成分裂,细川氏与山名氏两大名的倾轧白热化。以细川胜元为统率的16万东军挟天皇、将军与以山名持丰、大内政弘为首的11万西军在京都展开大战。势均力敌的两支大军经过十一年的持久战,难决雌雄。及至胜元、持丰两氏相继病死,政弘返回周防,双方部队才开始撤去。长期的战争使得当时的京都百疮千孔,荒芜人烟,一些巨刹、邸宅多数为战火所毁。公卿们因为不堪生命之危险与经济之困窘,大多逃离京都,避难于地方。至此幕府权威完全扫地。当时的将军义政无意于政治,不仅在战乱中大兴土木,营造别墅银阁寺,还在戈矛声中饮酒作乐,过着风雅生活。其子义尚继位后,曾想重整幕府威势,却于亲征近江的六角高赖时阵亡。于是幕府之势已是风前之烛,岌岌可危名存实亡了。

在战国时代这个特殊的年代里,守护代、国人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们皆以实力而成了大名,并且竞相把分国领地纷纷扩大,相继各霸一方,成了战国大名,从而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此后的日本更是战火不停。

居民生活

日本古代近世历史简述 奈良时代

奈良时代画卷

奈良时代。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开始日本历史上知名的“奈良时代”(ならじだい710—794),此期间历代天皇注重农耕,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社会经济得到大为发展,此时的奈良朝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此时的日本社会俨然处于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但此时对后世的积弊也在形成,班田制难以形成,天皇专职国家的经济发生动摇,中央集权体制因内讧逐渐削弱。于794年,天皇迁都于平安京标志“奈良时代”结束,开始“平安时代” 此时全国大兴造寺、造像,堂皇的绘画、华丽的装饰艺术,今天仍见于奈良的寺院和正仓院宝物中。

奈良时代(NaraPeriod)始于日本天皇迁都于平城京(今奈良)的710年,止于迁都于平安京的794年,历经八代天皇。元明女帝是奈良时代的第一代天皇。她死后,还有元正(女)、圣武、孝谦(女)、淳仁、称德(原孝谦)、光仁、桓武。此期间历代天皇注重农耕,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社会经济得到大为发展。此时的奈良朝受中国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这个时期由于日本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迁都于平城京(今奈良)的710年,终于桓武天皇迁都至平安京(京都)的794年。

这段时期的日本,深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遣唐使、派往中国的留学僧和留学生在日本文化和美术繁荣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全国大兴造寺、造像,堂皇的绘画、华丽的装饰艺术,今天仍见于奈良的寺院和正仓院宝物中。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奈良时代服装


|日本古代近世历史简述、室町时代

                

日本古代近世历史简述 室町时代|
  • 古代皇帝几岁就结婚了?|
  • 古代皇帝几岁就结婚了?| | 古代皇帝几岁就结婚了?| ...

    日本古代近世历史简述 室町时代|
  • 三省制哪一时期重新恢复|
  • 三省制哪一时期重新恢复| | 三省制哪一时期重新恢复| ...

    日本古代近世历史简述 室町时代|
  • 为什么说末代皇帝是是溥仪而不是袁世凯|
  • 为什么说末代皇帝是是溥仪而不是袁世凯| | 为什么说末代皇帝是是溥仪而不是袁世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