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漆身吞炭典故 漆身吞炭典故是什么|

漆身吞炭典故 漆身吞炭典故是什么

春秋末期,晋国被智、赵、韩、魏、范、中行六家大臣所把持。公元前458年,智伯联同韩、赵、魏三家共灭范氏、中行氏并分掉了这两家的土地。公元前455年,智伯又要韩、赵、魏三家割地给他。赵襄子不给,并说服韩、魏与赵联合,于公元前453年灭掉了智氏。

漆身吞炭典故 漆身吞炭典故是什么|

晋国有个人,名叫豫让,原先在范氏、中行氏手下办事,默默无闻。后来投到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赏识。智伯死后,他发誓要为智伯报仇,杀掉赵襄子。他改名换姓,到赵襄子宫中的厕所里干以泥抹墙的杂活,身边暗藏匕首。不料赵襄子为人十分警觉,上厕所时,忽然心动,叫人把正在涂墙的豫让抓了起来,并搜出了暗器。豫让直截了当地对赵襄子说,他要为智伯报仇。左右想把豫让杀了,赵襄子却说:“他是有义气的人,我谨慎地避开他就是了。”命手下放豫让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豫让把漆涂抹在脸上身上。使人看上去像是患有严重皮肤病,又吞下炭去,使声音变得嘶哑。他沿街乞讨,他的妻子迎面走过,也没认出他来。一位最知心的朋友认出了他,流着眼泪对他说:“以你的才干,去给赵襄子办事,一定会得到他的尊宠和亲近,那时你要报仇还不容易吗?何苦一定要把自己作践成这副模样!”豫让说:“在人手下为臣,心里却想着杀他,这是怀二心以服侍其君。我之所以要漆身吞炭,就是要让天下以及后世怀二心服侍其君的人感到羞愧!”

豫让躲在赵襄子必定要经过的一座桥下。赵襄子来到桥头,那马忽然受惊。赵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左右立即把躲在桥下的豫让揪了出来。赵襄子见豫让这副模样,不禁叹息流泪道:“豫子(“子”是古人对人敬重的称呼),您为智伯已经成就了美名,而寡人饶恕过您一次,也已足够了。您自己看着办吧,寡人不再放您走了。”赵襄子手下立即将豫让围了起来。

豫让要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他用剑砍衣,以表示已经为智伯报仇。赵襄子答应了。豫让达到目的后拔剑自杀。

大谬不然典故 大谬不然典故是什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是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在父亲过世后继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从事编载史事兼掌天象历法的工作。武帝天汉二年,李陵带兵五千力战匈奴十余万人,后因寡不敌众,力竭而降,使得武帝大为光火,下令诛其全家。司马迁出面为他辩护,也因而触怒了武帝,被捕下狱并处以腐刑。出狱后转任中书令,决心效法先贤在逆境中愤发的精神,完成太史公书,即现在的《史记》。司马迁受刑后,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写了封信给他,告诉他贤臣应有的作为。司马迁看了后也回信,陈述对李陵之事的观点以及受辱的经过。并说自己一向对皇帝忠心耿耿,努力做好应尽的职责,却发生这种「大谬不然」的事,情何以堪?决定学习屈原、左丘明、孙武等古人,发愤著书,以成一家之言。

「谬」是错误的意思,「大谬不然」指事情十分荒谬,错得离谱。后来「大谬不然」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大错特错,与事实完全不符。

道在屎溺典故 道在屎溺典故是什么

道在屎溺,汉语成语,拼音是dào zài shǐ nì,意思是比喻道之无所不在。即使是在最低贱的事物中都有“道”的存在。他有着自己的哲理和典故。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

清朝末年,李鸿章热心于洋务。有一次,他问一个下属什么叫抛物线,下属讲了一大通后,李鸿章仍是不懂。那个下属急了,说:“李中堂,你撒不撒尿,撒尿就是抛物线啊!”李鸿章一下子大笑明白了,幽默地说:“各位明白了吧,庄子说‘道在屎溺’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漆身吞炭典故、漆身吞炭典故是什么

              

漆身吞炭典故 漆身吞炭典故是什么|
  • 古代皇帝为什么让宫女穿开裆裤|
  • 古代皇帝为什么让宫女穿开裆裤| | 古代皇帝为什么让宫女穿开裆裤| ...

    漆身吞炭典故 漆身吞炭典故是什么|
  • 刘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 刘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 刘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

    漆身吞炭典故 漆身吞炭典故是什么|
  • 楚国灭了多少个诸侯国|
  • 楚国灭了多少个诸侯国| | 楚国灭了多少个诸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