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出处及作者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那它的出处及作者是什么呢?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出处及作者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淮南子·氾论训》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作者简介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属安徽省)。汉朝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什么意思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意思是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致。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下一句是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意思是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治命令畅通无阻。
《淮南子·氾论训》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
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里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汜论训》,原文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淮南子》的介绍
《淮南子》的作者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该书有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淮南子》书中有较多的《庄子》的影响,已与晚周至汉初南方黄老道家的正宗有所区别。“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出处及作者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什么意思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里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出处及作者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