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什么期刊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什么期刊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9年。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主要栏目设有:论文与报告、综述与评论、研究与应用、信息与动态。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已被万方收录(中)、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上海图书馆馆藏、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收录。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获得荣誉情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模式识别发展历程是什么
早期的模式识别研究着重在数学方法上。20世纪50年代末,F.罗森布拉特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模拟人脑进行识别的数学模型——感知器,初步实现了通过给定类别的各个样本对识别系统进行训练,使系统在学习完毕后具有对其他未知类别的模式进行正确分类的能力。1957年,周绍康提出用统计决策理论方法求解模式识别问题,促进了从50年代末开始的模式识别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1962年,R.纳拉西曼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元关系的句法识别方法。付京孙(K.S. Fu)在笮的理论及应用两方^行了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于1974年出版了一本专著《句法模式识别及其应用》。1982年和1984年,J.荷甫菲尔德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深刻揭示出人工神经元,网路所具有的联想存储和计算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短短几年在很多应用方面就取得了显著成果,从而形成了模式识别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的新的学科方向。
人们在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时候,常常要寻找它与其他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把各个相似的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事物或现象组成一类。字符识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例如数字“4”可以有各种写法,但都属于同一类别。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对于某种写法的“4”,以前虽未见过,也能把它分到“4”所属的这一类别。人脑的这种思维能力就构成了“模式”的概念。在上述例子中,模式和集合的概念是分开来的,只要认识这个集合中的有限数量的事物或现象,就可以识别属于这个集合的任意多的事物或现象。为了强调从一些个别的事物或现象推断出事物或现象的总体,我们把这样一些个别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各个模式。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把整个的类别叫作模式,这样的“模式”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如“房屋”等都是“模式”,而把具体的对象,如人民大会堂,叫作“房屋”这类模式中的一个样本。这种名词上的不同含义是容易从上下文中弄清楚的。
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模式识别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教育是什么
人工智能教育是指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的全民智能教育,涵盖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目前,不少地方都已经开始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但各地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也面临缺少智能装备支撑、缺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研部门共同参与的顶层设计等难点和问题,通过“政产学研用”的合力尝试,有望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朝着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什么期刊
人工智能教育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期刊 模式识别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