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学会把脉! 把脉的正确方法
常见中医把脉情景:医生手指往患者手腕上一搭,即刻屏息凝神,不消片刻就开方了。小编每次看到这种场景心中都有千万头草泥马飞驰而过:“你到底把出来个啥?你是咋把出来的?统统略过一个字不说是闹哪样啊亲!”还好,小编有幸结识了优酷中医节目《小道经方》的主讲人,己安先生“先生,您给我讲讲把脉呗”!
把脉究竟是怎么回事?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
把脉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 深、浅、速率 快、慢、强度 有力、无力、节律 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把脉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把脉究竟把哪儿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
《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
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
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究竟如何把脉
把脉运用指腹的力量,而非指尖。这也是大家在图片或者电视节目中常见到的错误。
如下:
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 手腕拇指侧骨节凸出处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布指疏密适当。
把脉究竟反应哪儿的问题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寸口脉又可以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这就是寸口诊法的的三部九候。
脏腑在寸关尺上的分布,文献记载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现在临床上一般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来划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有哪些脉象呢?
《内经素问》对脉的记载共二十余种:即大、小、滑、涩、浮、沉、迟、数、紧、急、缓、弦、长、弱、细、虚、实、代、短等包括后代补充,大约为二十八种,想要全部掌握,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最重要的是哪几种呢?浮、沉、迟、数 shuo四声即基本掌握位置和速度。
各脉分别描述如下:
浮脉: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沉脉: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迟脉: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数脉: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把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时常见患者为考验医生水平,一言不发只让把脉以断医生水平。当代脉神许跃远把脉技术高超,能精准的把出患者体内是否有结石、肌瘤等,并可判断大小,然而其治疗水平却一般。
在大家纷纷以把脉水平来判断医术水平的时代,殊不知,“望而知之谓之神”若能一望而知其病,何须再把脉以判断身体?《难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不可不察也。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附心法口诀 把脉的正确方法
都说中医把脉很玄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一个西医病名,而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用药
健康人的脉
要了解生病的脉象,首先得了解健康人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指数清楚,一息 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
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
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
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
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
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
脉来流 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
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关于正确把脉
时间:《内经》认为清晨是诊脉的最佳时间,因为清晨尚未饮食及活动,阴阳未动,气血未乱。切脉的操作时间,每手不少于1min,以3min左右为宜。
体位: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部垫上脉枕,以便于切脉。
指法:医生面对患者,一般来说,以左手切按患者的右手,以右手切按患者的左手。
①定位: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定关。
②布指:三指呈弓形,指端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
③单按与总按: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 一部脉象特征,称为单按。
④举按寻:用指轻按在皮肤上称举,又称浮取或轻取;用指重按在筋骨间,称按,又称沉取或重取;指力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前后推寻,以寻找脉动最明显的特征,称为寻。
诊脉时应细心体会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
中指定关脉
脉象入门基本口诀
寸关尺为三部脉,
三部九候细安排,
弦洪毛石分四季,
大人小孩需分开。
正常脉象四至来,不大不小平和来,
从容有节不快慢,神之根基细推测。
左寸心经与小肠,关部肝胆正相将,尺部膀胱合与肾,右寸肺经与大肠。脾胃正在关部内,尺部命门三焦详。
心喜大散是本宫,肝弦而软无疾病,肾部沉实带滑象,肺脉浮涩短为平。脾胃本缓喜可见,命门沉实是佳境。
把脉
白话文解释:
“寸关尺”为手腕桡动脉搏动,以 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又称为寸口、气口或脉口;
“三部九候”即《内经》三部九候诊法,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候,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弦洪毛石”是指,夏天阳气隆盛,脉气来势盛而去势衰,故脉稍洪,秋天阳气欲敛,脉象洪盛已减,轻浮如毛,故脉稍浮,冬天阳气潜藏,脉气沉而搏指,此为应时之脉,属无病,反此则病;
大人小孩脉象不一样,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儿童脉象较软,老人脉多兼弦;
“脉象四至”,人1呼脉再动,1吸脉亦再动,呼吸定1息,1息4至为正常。“无太过,无不及,自有一种雍容和缓之状者,便是胃气之脉”,也就是平和之脉;
“神之根”,脉象有根主要表现为沉取应指有力,尺部尤显,病虽重,尺脉尚滑实有力,提示肾气犹存,还有生机;
左手“寸关尺”对应:心 小肠肝 胆肾 膀胱;
右手“寸关尺”对应:肺 大肠脾 胃命 三焦。
心主火,心脉一般偏大偏散;肝主木,肝脉一般偏弦细;肾主水,肾脉一般偏沉实;肺主金,肺脉一般短浮平;脾主土,脾脉一般缓和;命门脉象以沉实为最佳。这些都是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表现在脉象上略有不同,都是正常的现象。
|一分钟学会把脉!、把脉的正确方法
一分钟学会把脉!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附心法口诀 健康人的脉 关于正确把脉 常见的异常脉象: 把脉的正确方法 白话文解释: 脉象入门基本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