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汉字特点的对联有哪些
一担重泥拦子路;两行夫子笑颜回。(一旦,仲尼)。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怜子,离儿)。
二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船尾拔钉,孔子生之舟未;云间闪电,光舞起于汉中。(周末,光武帝刘秀)。
对联有哪些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有哪些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有:唐代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情却有情)。唐代温庭钧《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共郎长行莫违期)。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古时候,很多诗人面对百姓生活艰苦、社会上压迫、欺凌的现象横生的情况无法直接表达,或者对于自己爱人的思念无法直接表达,就会采用谐音的手法来写诗,表达出耐人寻味的意思。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西洲曲 南朝乐府》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怜)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莲—怜)
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对联有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体现汉字特点的对联有哪些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有哪些 体现汉字特点的对联有哪些 对联有哪些特点 弥勒菩萨